如果你呆在一個孤島上,不用擔心吃喝,你會選擇帶什么書去看?
沒有想到,有一天這個孤島心理游戲會變成現實。
這段時間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減少交叉感染,學校延遲開學,單位延遲開工,各種公共娛樂和展覽場所關閉,人們都自覺減少外出,在家休養生息。大人對孩子的學業也寬容了很多,又是春節又是疫情,想玩就玩吧。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寬松的寒假,不用著急完成作業,沒有課外班,也不能出去玩耍,突然多出了好多吃吃喝喝睡睡的時間,你會怎么辦?
在這樣一個沒有人強制你學習、沒有緊迫學習任務的情況下,如何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能力?
首先,無論假期有多長,依然要保持一定的生活規律。呆在家里有無限的時間,作業截止時間未定,可不能變成了失去夢想的咸魚,白天不起晚上不睡,作業不做、計劃全毀。四季有輪回,身體有節奏,人的身心需要有規律的生活,否則就會因為晨昏顛倒,變得空虛乏味、懈怠低落,甚至陷入時而興奮時而焦躁的情緒紊亂。
這種混亂不完全是疫情帶來的恐慌和自我放縱,人本主義心理學有一個重要的觀點:“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么事,而是我們對所發生事情的態度和看法。”一旦你認識到在大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你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就能獲得新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非常時期的驚恐、焦慮乃至放縱都是正常的。在短暫的生活規律混亂后,盡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適當的學習、娛樂和休息相結合,生活的穩定性有助于處理危機。
這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個人興趣的時期??梢越o自己列一些目標,不只是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更要滿足平時沒有時間去做的個人興趣,比如做手工、學做視頻、學習一些網絡課程、學做烘培小餅干、學做室內健身操……只要你愿意,方寸之家也有無窮學習樂趣。
心理學有一種自我察覺的方式是寫心情日記,形式可以多種,可以用文字寫在日記本里,也可以打字發布在朋友圈,也可以用手機錄音、錄像功能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有擅長繪畫的人把新型冠狀病毒的科普知識畫成繪本,有擅長做視頻的制作科普小視頻,發布在網絡上,和大眾分享。這都是非常好的多元學習方式,將時事、科學和藝術相結合。
在家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不但可以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提高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可以增強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
在這個特殊時期,有了大把的時間,還可以讀一些平常不會去讀的書,特別推薦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閱讀一些思考人生的書。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12到18歲的孩子進入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期。一方面青少年本能沖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沖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埃里克森說:“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很明顯這將為一個人的生涯增添絢麗的色彩?!?/p>
危機獨處時刻 也是思考良機
這是一個難得的不被打擾的思考時間,可以在獨處中思考很多問題,比如生與死、個人與社會、恐懼與勇敢。在美劇《權力的游戲》中,布蘭問父親奈德:“一個人害怕的時候還能夠勇敢嗎?”奈德回答:“一個人唯有在害怕的時候才能夠勇敢?!痹谕蝗缙鋪淼奈C面前,勇敢和脆弱只有一線之隔,取決于你自己的看法和選擇。
14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的鼠疫肆虐,造成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員死亡。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在家躲避瘟疫的日子里創作了《十日談》一書,寫了一群年輕人為了躲避瘟疫而來到郊外,靠講故事打發時間。這本書因宣傳人文思想、批判禁欲主義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驅。
1623年大瘟疫席卷倫敦,大詩人多恩也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寫下了沉思錄《喪鐘為誰而鳴》,其中一段話廣為人知:“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沖掉了一塊巖石,歐洲就減少。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最近國內很多勵志文章都講到牛頓的故事,1665年,劍橋大學學生牛頓回到家鄉林肯郡躲避瘟疫,利用這段時間,他全身心投入到學術研究中。今天中學物理學的很多定理,都是牛頓在這期間創立的。著名的蘋果砸到牛頓頭上的故事,也是在這段時間發生的。可以說在那段躲避瘟疫、自我隔離的日子里,有的人渾渾噩噩,有的人驚恐失措,但是劍橋大學的學生牛頓卻完成了很多創造性的工作。
牛頓只有一個,但是利用一段時間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平常的春節,難免有很多節日的應酬,難免有很多娛樂誘惑,但今年這個被迫隔絕的春節,應酬沒了娛樂少了,看似枯燥乏味了,其實恰好是一個選擇的機會,思考的機會:什么才是對你最重要的?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什么樣的學習方式適合你?
在家禁足的時期也是提高自己承受力的時間。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困難來自于學習本身的梯度,也來自外在環境的變化。有的人是被動等待,有的人是主動選擇。不能夠隨機應變調整計劃,就會失去自我掌控能力。當潮水退去,就會看到誰在裸泳;當疫情過去,禁閉解除,也會看到誰是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