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能出去走走,吃完晚飯能出去走走,這對我們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可如今這變成了奢望,或者說至少近期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在抗擊疫情,都在家好好待著。

在家待著不代表不能適當運動,首先我們肯定運動的好處,科學的運動是對人體有絕對好處的,但是不是一定早上走1小時,晚上走1小時;因人而異。


運動的好處:


首先最近有研究顯示,長期久坐不運動,給我們帶來的壞處和吸煙、糖尿病一樣;久坐不動關聯死亡的風險高出最頻繁運動調查對象的死亡風險5倍。所以運動肯定不運動強!

英國,近日一項4300萬上班族參加的研究證實,走路,或騎車上班,可預防心臟病。

選擇什么樣的運動?

最近有一份調查顯示,1年內,走路或騎車的人心梗發生率比坐車開車的人降低了1.7%。當然這些研究并不是鼓勵大家都走路騎車上班,因為每個人上班的路程不一樣,只是告訴大家走路、騎車這樣的運動對人體是有好處的!

大的原則就是更側重于有氧運動,也就是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騎車、游泳、登山等等。主要是心率不宜過快,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齡這個水平,這樣更利于控制三高,提高心肺功能。


60歲的人還能運動嗎?

首先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定,所以不能千篇一律的說60歲以后能不能運動,60歲即將步入老年,人體生理條件都在下降,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預防疾病。

但有部分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可能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心肺疾病,比如關節疾病;在這種情況下,長距離的走路對身體是有壞處的。

比如有慢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長期大量抽煙,等等情況下,走回就喘,您想想這些人能走1個小時嗎,肯定不行。


我們再說說本身有心臟病的情況:

1、已經合并心衰的心臟?。?/p>

2、新的心肌梗死;

3、不穩定心絞痛,沒有有效控制;

4、勞力性心絞痛沒有得到控制;

5、超過80%的心血管狹窄,沒有有效控制的。

6、嚴重的心律失常等等。

這些心臟病都不能長距離走動。

老年人除了心血管疾病外,最常見的就是自己的關節行不行。很多人年齡大了,不愿走的一個原因就是關節不行,一走路就疼。本身有下肢關節疾病的人,估計都很難走動。

對于暫時沒有發現關節疾病的人,也不建議走那么多,長時間的行走,關節軟骨、肌肉、筋膜受到了刺激,非常容易出現慢性的運動損傷。

所以走路把握第一個原則:走路不能覺得累。

科學的建議:

走路的時間一般建議每次30-45分鐘;每周3-5次;心率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齡;這樣的走路,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鼓勵60歲的朋友堅持運動。

這些都是大原則,就算健康的60歲的朋友,比如平時就很少運動或從不運動的,不能突然運動量過大;體重較胖的人,也建議不要走的太多,因為體重每增加一公斤,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將會增加4公斤,長時間會出現膝關節勞損。

總之,60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心肺及關節疾病,肯定建議大家保持一定量的運動,但必須結果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統一標準,說必須每天走2個小時。


最近不能外出怎么辦?

在家想辦法也得動一動,不能總坐著;有跑步機和單車的可以在家運動;沒有的您可以打打太極,活動活動胳膊,扭扭腰,做做下蹲;最少我們也可以從門走到窗戶,從窗戶走到門!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60歲以后每天早上走1個小時,晚上走1個小時,對身體有好處嗎?

圖文簡介

在家想辦法也得動一動,不能總坐著;有跑步機和單車的可以在家運動;沒有的您可以打打太極,活動活動胳膊,扭扭腰,做做下蹲;最少我們也可以從門走到窗戶,從窗戶走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