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雪瑩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在無癥狀狀態下傳播?醫學界終于給出了明確答案:可以。
2月1日,德國巴伐利亞州衛生部證實,德國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已升至8人,該患者與前7例患者中的6例(成人)均為德國某公司職員。在此之前,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于1月30日刊登了一份來自德國的醫學通訊,報告稱,通過研究德國前4例確診患者與指示病例的關系,現已可以初步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可病患無發病癥狀的潛伏期傳播。據悉,這是學術界首次公開對這一結論給與證實。
▲戴口罩出行的民眾。(圖片來源:CNN)
對此,美國頂級醫學與行為學研究機構、國立衛生研究院醫生、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負責人Anthony Fauci博士在接受美國CNN電臺采訪時表示:"毋庸置疑,在讀過這篇論文之后,(可以確定)無癥狀傳染正在發生,這項研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據悉,這篇刊登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通訊報告題為《德國2019-nCoV無癥狀接觸感染(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由來自德國慕尼黑LMU大學醫院、德國慕尼黑聯邦議員微生物研究所等醫療機構的17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詳細描述了德國前4例確診患者與指示病例的接觸及發病情況,而指示病例作為最早被發現、確診和上報的病例,對流行病的疫情追蹤、分析、治療和防控都起著至關重要。
報告指出,在此次疫情中,指示病例是一位來自上海的中國人,她于1月19-22日期間因公出訪德國總部,期間并無任何染病跡象(即無癥狀),直至返程時在航班上出現發熱等癥狀?;貒螅甘静±?月26日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并向德國總公司通報了自己的病情。隨即,德國衛生機構對曾與她有過接觸的同事展開了醫學追蹤及觀察。值得注意的是,該指示病例訪德前并未前往過武漢,但其密切接觸者(父母)此前曾于1月16日從武漢赴滬探親。
▲4名德國確診患者與指示病例之間的接觸及發病狀況。(圖片來源:NEJM)
由報告可知,2020年1月24日,首位德國患者(33歲)出現喉嚨疼痛、肌肉酸痛、發燒等癥狀,27日癥狀緩解后復工。此前,該患者曾于1月20-21日與指示病例共同參加公司的商業會議,在癥狀發作前14天沒有任何出游史。
1月28日,另有3位同公司員工被確診感染。其中,第2位同公司員工曾與指示病例共同參加同一場商業會議,癥狀發作的時間也與第1位患者相近;第3、第4位患者未曾直接接觸過指示病例,但與第1位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二者相繼在1月25日、26日出現發病癥狀。
對此,德國研究人員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指示病例處于潛伏期時就具備傳染能力,德國前2位被感染患者均是在指示病例無癥狀期間被傳染。與此同時該報告還提醒,或需重新考量是否應延長對康復者的隔離觀察期,因為數據顯示,首位患者恢復期時的痰液病毒含量依然很高,但其病毒活力仍有待進一步培養觀察。
▲全球確診病例在全球范圍內增加。(圖片來源:CNN)
1月28日,美國國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Nancy Messonnier博士曾公開表示,不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在美國擴散。截止發言時,美國26州已有100例疑似病例,其中確診病例為5例。
"我們理解一些美國民眾對這一疫情的關注",彼時她曾表示,"但我們認為,此時該疫情不會群居性傳播。鑒于此,我們依然認為,當前該病毒對公眾的健康風險等級是低等級(low)。"然而時隔不到一周,在接受CNN的最新采訪時Nancy Messonnier博士表示,他們已經獲悉被傳染的患者其檢測結果在潛伏期內也可能呈陰性,且不出現任何發病癥狀。
"能否在出現癥狀前就確證病毒?答案就是,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我們也在密切關注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做到。"
對此,Anthony Fauci也表示,如何保證是否感染的檢測結果準確有效可能還要花一些時間。"目前,我們對這一病毒的了解還有太多空白。"
截至2月2日,美國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總數已升至8人。為此,美國已于1月31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列為國家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針對31日從武漢實際撤離的195名美國公民,美國將對其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
對此,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移民及檢疫處負責人Martin Cetron博士表示,這一決定能夠"為全體美國公眾提供最高級別的保護"。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