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244 篇文章



據英國《BBC 新聞》(BBC NEWS)報道,科學家提醒,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情況下,米將喪失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使得數以百萬計民眾面臨營養不良風險。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德魯諾斯基說: “我們發現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特別是溫室氣體 CO2 ,會影響我們吃的植物的營養含量。”


640.webp (33).jpg


日常生活中,在對食物進行清洗、初加工、烹調以及保存時也都可能影響到食物的營養。


食物的初加工誤區及技巧


①蔬菜長時間浸泡會損失B族和C族維生素,如果加上先切后洗,那么部分水溶性維生素也會從“傷口”處流失。另外切得塊越小,其表面積越大,接觸空氣和熱鍋的可能性越大,那么營養素損失得也越厲害,還會有一些營養物質隨著蔬菜汁液流失。因此,菜最好現切現炒,現炒現吃。


② 大米的淘洗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水流速度越快都會導致其中的營養素流失。


③ 肉類先切后洗也是肉的營養價值和鮮味降低的元兇。


④ 烹調方式使用不當。


640.webp (34).jpg


食物的最佳烹調方式


① 糧食、肉類原料的最佳烹調方式依次是蒸、烤、煮,最后才是油炸(掛糊上漿)。烤時要注意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降低烘烤制品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② 蔬菜的最佳烹調方式依次是旺火快炒(維生素C保存60%~80%,很多營養素在70℃~85℃的溫度區間流失)、涼拌、焯、煮。


③ 從營養吸收和消化率來看,煮蛋為100%,炒蛋為97%,煎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


④鮮奶加熱時不宜煮沸,應采用隔水加熱的方法。


冰箱內食物的最佳保存時長


冷藏室

640.webp (35).jpg


冷凍室

640.webp (36).jpg


冰箱并不是保險箱,只有科學合理的使用,才能讓它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生活小技巧:

① 燉湯時,以喝湯為目的,原料要冷水下鍋;若以吃肉為目的,則原料要沸水下鍋。


② 菜花、土豆、茄子、豆角、胡蘿卜等質地比較堅實的蔬菜,往往不太容易熟,最好蓋上鍋蓋,用燜的方式,提高鍋內溫度,縮短炒菜用時。實驗表明,不蓋鍋蓋比蓋上鍋蓋燒菜,多損失2~3倍的維生素B2及大量維生素C。


作者:上海市同濟醫院臨床營養科


申穎



別讓細節傷了營養

圖文簡介

據英國《BBC 新聞》(BBC NEWS)報道,科學家提醒,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情況下,米將喪失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使得數以百萬計民眾面臨營養不良風險。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