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崔永杰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受到墜機影響蘇-57舉步維艱 該款戰機性能幾何?

  專家解答:

  蘇-57戰斗機由俄羅斯研發的單座雙發隱身多功能重型戰斗機,前身為T-50戰斗機,俄自己稱為五代機,西方國家則稱為四代機。但其各方面性能應該遠不如列為四代機的美國的F22戰斗機。

  受到墜機影響蘇-57舉步維艱 該款戰機性能幾何?

圖為:蘇-57第五代戰斗機(圖片來源:參考消息)

  從其氣動外形設計上看,蘇-57戰斗機的平滑過渡設計得并不好(現代隱身飛機在氣動外形上平滑過渡得越流暢,隱身性越好),尤其是機腹位置,有很多的起伏和折角并伴有很多的尖劈結構,遠不如F22戰機過渡得光順流暢,這對于隱身性而言是很不利的。蘇-57沒有類似于F22戰機那樣的S形進氣道(S形進氣道的進氣效率比較差,對發動機的性能會有一定的影響),用于遮擋發動機的進氣扇葉,其正面隱身性應該很不理想。

  但蘇-57的隱身性設計也并非一無是處,其扁平化設計得非常好(飛行器設計得越扁平,隱身性能越好),兩對垂直尾翼比F22戰機要小很多,這都是有利于提高隱身性的設計。此外,蘇-57還采用了雙縱列式嵌入式武器艙布局,為此還增加了一個大型的尾椎,這有利于減少飛機氣動方向上的截面積,減少空氣阻力和改善正面的隱身性能。兩個縱列式武器艙在投放彈藥時可能會對飛機的重心位置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機動性上看,蘇-57的發動機采用的是三維矢量噴口,這方面要強過F22戰機的二維矢量噴口(噴口只能夠上下擺動)。但是蘇-57的發動機性能無法實現F22戰機那樣的超音速巡航。蘇-57的發動機軸向和飛機軸向有一個輕微的夾角,這種設計令人費解,這可能是為了避開那個大型的尾椎的無奈之舉。

  總之,蘇-57應該是更偏重于機動性二兼顧一定的隱身性的戰斗機,俄方稱其RCS(雷達反射截面積)為0.5平方米,應該還是有水分的。而F22戰機的RCS則達到了0.01平方米的數量級。與其相比蘇-57只能是個偽五代機。由于印度的撤資和最近的墜機事故的影響,使得蘇-57項目的進展舉步維艱。

  崔永杰:海洋軍事科普專家,就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4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內外海軍艦艇,潛艇與作戰飛機的高精度數字模型仿真與隱身性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雷達和導彈等裝備對目標的識別,跟蹤與鎖定,艦船與飛機等航行器的隱身性優化設計等領域。

受到墜機影響蘇-57舉步維艱 該款戰機性能幾何?

圖文簡介

蘇-57戰斗機由俄羅斯研發的單座雙發隱身多功能重型戰斗機,前身為T-50戰斗機,俄自己稱為五代機,西方國家則稱為四代機。但其各方面性能應該遠不如列為四代機的美國的F22戰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