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鴻爪雪梨

  策劃:武玥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

 ?。ㄒ唬皹浯笳酗L”五花八門的反坦克武器——典型反坦克武器的分類與原理

 ?。ǘ皹浯笳酗L”五花八門的反坦克武器——經典反坦克武器作戰威力及效果

 ?。ㄈ耙娬胁鹫小碧箍朔烙娜甯[身大法——新型材料令敵方雷達視而不見

 ?。ㄋ模耙娬胁鹫小碧箍朔烙娜甯[身大法——隱身涂層使坦克變身“變色龍”

 ?。ㄎ澹?span>“見招拆招”坦克防御三板斧之隱身大法——坦克披上隱身衣

  (六)“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主動防御——“致盲導彈”的軟殺傷防御系統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七)

“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主動防御——先發制人的硬殺傷防御系統

  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無論是“隱身大法”還是“軟殺傷防御系統”,均為被動防守的思路,而當來襲的反坦克彈藥成功追蹤到了坦克目標、且避免了被軟殺傷系統誘騙、干擾后,此時坦克車輛已“避無可避”,只能應戰。坦克車輛以主動探測的方式發現敵方彈藥并將其在車體一定距離遠處摧毀的方式,稱為坦克的“硬殺傷”主動防御系統。

  一般來說,硬殺傷系統至少由以下四部分組成:探測系統、控制解算系統、火力系統以及彈藥系統。其作用流程為:當探測系統探測到有彈藥襲來后,迅速對彈藥進行跟蹤,獲取彈藥的攻擊方向、彈道速度信息,之后提交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計算出來襲彈藥的到達時間及最佳攔截點,并使火力系統進入待發狀態;當彈藥進入攔截范圍后,火力系統根據控制命令發射攔截彈藥;最后攔截彈藥或直接撞擊,或形成破片云毀傷來襲彈藥,最終使來襲彈藥在車體的安全距離外被摧毀或破壞,以保證車輛的安全。當前世界上在研的或已裝備的硬殺傷主動系統原理相似,不同之處集中體現在探測范圍與攔截速度等指標能力上。本文將通過對比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主動防御系統來簡述該技術的相關信息。

  俄羅斯“鶇”式與“競技場”主動防御系統

  由前蘇聯運動狩獵武器中央設計局研發的“鶇”式系統是世界上第一款裝備部隊的主動防御系統,鶇-1型早在1983年就已安裝在了T-55A坦克上并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鶇-2型則于1996年面世,該系統由兩組毫米波探測器、雷達設備組件、裝備兩發107mm殺爆火箭彈的發射器及其控制系統組成,可探測到50m/s~500m/s的反坦克導彈,并通過爆炸產生的大量破片擊毀來襲導彈,防護半徑約為7m。據俄軍試驗數據,鶇-2主動防御系統與窗簾光電干擾系統配合使用,可使坦克戰場的損傷率減小3.5倍。

鶇-2主動防御系統

(圖片來自網絡)

  “競技場”主動防御系統是在鶇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二者構成基本相同,相對于鶇-2來說,最大的特點為重量輕且防御彈藥充足。競技場系統全重僅1100kg,且將爆破彈片盒發射的高速定向破片作為攔截單元,而非寥寥數發火箭彈,持續防御能力更強。該系統現已裝備T-80/T-95坦克及部分步兵戰車上,通過靶場攔截試驗,證明了該系統對陶式、海爾法等反坦克導彈具有較理想的攔截性能。

競技場主動防御系統

(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速殺”主動防護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御系統則體現了與俄羅斯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以雷錫恩公司研發的速殺(quick-kill)系統為例,該系統的探測器為相控陣雷達,攔截彈為20余枚聚焦類的小型榴彈等非制導彈藥。從其配置便可看出,速殺系統對攔截范圍和攔截持續作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事實上,它的主要防護目標并非各種先進的高端武器,而是為老式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這種恐怖分子和第三世界多見的單兵殺器——而特殊準備的,同時該系統在鎖定目標后,發射的榴彈最終以垂直作用的方式,向下引爆來襲的火箭彈,以進一步減少對周邊無辜平民的附帶傷害。面對越陷越深的局部戰爭,相比“競技場”,速殺防護系統無疑更適合應對城區巷戰。

  以色列“鐵拳”及“風衣”主動防護系統

  以色列是軍事強國,在長期的作戰中,以色列軍隊發展出了更具有特色的主動防御系統,其中以“鐵拳”系統和“風衣”系統最具代表性。

  “鐵拳”系統現已裝備以軍M113 裝甲車和MK3 主戰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防護動能穿甲彈的主動防護系統。該系統的特點之一為模塊化設計:鐵拳系統體積小、質量輕,且可與坦克本身自帶的傳感器、火控計算機等結合,將坦克自身的火力也作為了防御能力的一部分;另一特色即為沖擊攔截:鐵拳的攔截彈可通過爆炸產生的爆轟波沖擊來襲彈,使穿甲彈芯損壞、失穩甚至偏轉已到達攔截的目的。

鐵拳系統攔截彈發射瞬間

鐵拳系統攔截彈即將遭遇來襲穿甲彈

鐵拳主動防御系統

(圖片來自網絡)

  裝備在梅卡瓦-4型坦克上的“風衣”系統同樣采用模塊化設計,通過4根天線組成了半球形的防護探測區域,其最大的特點為可“一心兩用”,能在1s內同時摧毀兩個威脅,且可針對威脅程度智能選擇攻擊的優先順序。

被攔截的反坦克武器

(圖片來自網絡)

  硬殺傷系統的不足與發展

  根據攔截流程,無論何種型號的主動防御系統,首先應能準確探測到來襲威脅,而就探測系統而言,雷達探測是最成熟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但由于反坦克彈藥的飛行高度很低,一般距離地面僅1.5~2m,而這個距離恰恰是雷達受雜波干擾最嚴重的高度,這使得探測距離無法大幅度提高,為保證較高的探測精度,當前探測距離僅能做到50m左右。其次,目前反坦克彈藥的攻擊速度高達200m/s~500m/s,這使得對于高速飛行的目標,探測系統還沒有來得及反應,自身就已經遭受了攻擊;此外,攔截彈爆炸產生沖擊波和破片極有可能殺傷己方的坦克伴行步兵,同時,輕型的裝甲車輛可能也無法承受攔截彈和敵方彈爆炸的“雙重打擊”。

  主動防護系統是提高裝甲戰斗車輛防護和生存能力前景最為看好的技術手段,也是裝甲戰斗車輛整體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由于技術所限,目前世界上真正裝備部隊且經過戰火考驗的主動防護系統數量有限。未來的坦克主動防護系統將朝著擴大探測范圍、提高探測距離、縮短解算時間、控制攔截附帶殺傷的方向發展,以便更好的適應各種作戰環境、應對各類新型反坦克武器。

  劃重點:

  硬殺傷主動防御系統以摧毀來襲彈藥作為防護手段,通過探測目標、解算彈道和攔截時機、發射攔截彈藥的方法對抗敵方的反坦克威脅。目前已有多個國家的若干型號裝備部隊,可對反坦克導彈、火箭彈、穿甲彈等造成有效攔截。隨著探測能力和反應速度的提升,將成為坦克防護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主動防御——先發制人的硬殺傷防御系統

圖文簡介

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無論是“隱身大法”還是“軟殺傷防御系統”,均為被動防守的思路,而當來襲的反坦克彈藥成功追蹤到了坦克目標、且避免了被軟殺傷系統誘騙、干擾后,此時坦克車輛已“避無可避”,只能應戰。坦克車輛以主動探測的方式發現敵方彈藥并將其在車體一定距離遠處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