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硬核”軍事科技】
編者按:
行星發動機、重元素核聚變、單兵機械骨骼、加特林機槍……近日,正在熱映中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僅讓科幻圈為之瘋狂,也在軍迷圈掀起波瀾。即日起,《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推出系列作品,解讀《流浪地球》中的“硬核”軍事科技,歡迎關注。
????近日,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熱映,而其中展現的不少軍用科技也為廣大軍迷所津津樂道,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在電影中大出風頭的單兵外骨骼機器人。
影片中外骨骼被普遍裝備
(圖片來自網絡)
????讓普通人秒變大力士的“神器”
????外骨骼一詞來源于昆蟲和殼類生物的堅硬外殼,單兵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并且可讓人穿上的機器裝置,也被稱作強化服、動力服、動力裝甲等,該裝備主要通過穿在體外、擁有骨骼模樣的機械裝置為人體增添力量,實現人體體力、防護能力和對復雜環境適應能力的提升。
????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讓穿戴者從普通人變成大力士,這個特性意味著外骨骼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民用領域可以用來做為義肢與幫助老弱者行動,以及進行救援行動或搬運貨物這樣的重體力活(早在1890年就有人設計出了一款裝置輔助人行走)。在軍用領域,據統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每名美國士兵執行大部分任務時的裝備(包括武器、電子設備和避彈衣)總重超過57公斤,這對于“肉體凡胎”無疑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而融合了火力打擊、戰術偵察和戰場通信等更多功能后,外骨骼將可以把人類打造成“超級戰士”。
????在《流浪地球》中,不管是在冰層之中用“加特林”開洞,還是拉扯墜落人員,以及最后協力推動“頂針”,救援小組的外骨骼都多次大顯身手,賺足了眼球。
在外骨骼的幫助下即使重裝備也輕如鴻毛
(圖片來自網絡)
????各國爭相發展的“寵兒”
????由于外骨骼的巨大潛力,各國都投入巨資爭相發展。美國在單兵外骨骼研究領域屬于領跑者。早在1963年,美國陸軍武器研究者謝爾蓋·扎魯德尼就發表了一份報告,描述他設計的可穿戴機器外衣,它將使穿著者獲得綠巨人式的力量。
????而在 2012年9月,美國陸軍就接收了一批改進型的“人體負重外骨骼”系統用于測試。這些“人體負重外骨骼”能讓士兵在負重90公斤情況下,以每小時 4.8公里的速度在任何地形上快速行進,現在有消息稱美軍已經把外骨骼用于后勤活動中。
????俄羅斯“勇士-21”單兵系統則是其外骨骼的主打產品之一,該系統包括背包式外架、金屬腿及相應動力設備,使用背包中的液壓傳動系統和箱式微型空速傳感儀作為能量來源,以全面增強士兵人體機能。據稱“勇士-21”系統可承擔步兵大約95%的貨物負荷,并與士兵人體完全結合,能保障士兵在平面或斜面上行走,已經在敘利亞戰場部分投入使用。
????中國兵器集團202研究所研制的外骨骼系統,于2015年7月在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上首次亮相,該單兵外骨骼系統公開的技術指標為:額定負重,35千克;額定搬運,50千克。在額定負重下單兵平均步速4.5千米/小時,可連續行走約20千米。
中國單兵外骨骼機器人
(圖片來自網絡)
????未來戰士的“貼身棉襖”
????現在看來,發展單兵外骨骼已經成為未來陸軍單兵裝備的大勢所趨,但依舊存在不少的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主要一點就是過于笨重、不夠“貼身”。在電影中,救援隊穿戴的外骨骼有很多的管線都是暴露在外,讓人十分擔心他們在復雜的地形中穿梭時會掛在什么地方。而在現實中殘障人士本來活動就不方便,要是穿戴過于繁瑣則會阻礙其推廣。在未來,外骨骼有必要像“鋼鐵俠”的戰衣那樣走“簡約”風格以便于穿戴者穿房躍脊,而一些針對特殊人群的產品還得如同“貼身棉襖”一樣柔軟、輕便。
????劃重點:單兵外骨骼機器人主要通過穿在體外、擁有骨骼模樣的機械裝置為人體增添力量,實現人體體力、防護能力和對復雜環境適應能力的提升,能讓穿戴者從普通人瞬時變成大力士,因此在未來的軍用和民用領域都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蘭順正
????策劃:宋雅娟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