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 日 “我是科學家”將舉辦第十八期活動
“ 你的健康,不止醫生保駕護航 ”

本期嘉賓
桓世彤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高級項目官
《全球20億人攜帶結核菌,我的工作是拆掉這些“定時炸彈”》

桓世彤 采訪視頻:
結核病,是人類歷史上最難應對的傳染病之一,它危害人間已長達幾千年。無數人因這種疾病而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被早早奪去生命。我們熟知的肖邦、魯迅、林徽因……都因感染結核病而離世。

(在魯迅小說《藥》中,華老栓為治好兒子華小栓的癆病(結核病),聽信偏方,去刑場弄人血饅頭,而魯迅先生本人也患有肺結核 | 《藥》)
桓世彤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的一名高級項目官。他的主要工作,正是與結核病做斗爭。早些年,桓世彤曾在北京醫科大學學習臨床醫學,畢業之后從事了一段時間的臨床工作,“我當時作為一個醫生,主要負責結核病這種傳染病。肺部結核病在中國過去叫癆病,它可以通過呼吸進行傳染。”
導致結核病的元兇是結核菌,這是一種十分“狡猾”的細菌,它進入機體后并 不會立即發病,而是藏在人們身體里等待合適的時機 。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結核桿菌 | Wikimedia Commons)
“目前全球70億人中有20億人體內都有這種休眠狀態的結核菌。當你身強力壯免疫力強的時候,它不會發作;但是當你的免疫力低的時候,比如說年紀大了,或者患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力降低的情況,結核菌就會從休眠狀態復蘇,然后再讓人患病。”桓世彤解釋道。
不僅如此,在結核菌中,還有一些非常難對付的類型——耐藥結核菌。比如在中國,目前每年新的結核病人超過了80萬,這其中有 十分之一的病人對現在的治療藥物產生了耐藥 ,“這樣病人也比較麻煩,一般的治療方案不能解決他的問題,要用很特殊的藥物來治療,那些特殊藥物不僅價格比較貴,而且治療時間比較長,出現的副作用也比較多。”
起初,桓世彤在臨床工作了五年,治療了許多病人。在這期間,一個明顯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治病的過程中,我就發現有一個很大的麻煩——每年都有新的病人來,也有很多老的病人復診。我就在想,如果一直這么治下去,到底怎么樣才能夠把這個病減少,甚至消滅掉?”

(每年的3月24日紀念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who)
機緣巧合,桓世彤了解到醫學領域中有另外一類工作,即“公共衛生”。它不是針對單個的病人,而是站在群體的角度出發,研究人們如何能消滅某種疾病。
后來,桓世彤加入蓋茨基金會,一方面幫助診斷和治療結核病患者,另一方面著手從公共衛生角度減少結核病的發生。“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發現這些看不見的敵人,然后在幕后默默地把這項工作做好,讓病人能夠痊愈,然后再把結核病發病率降下來。”
在桓世彤眼中,真正的科學之美在于, 通過研究和實踐讓人看見眼睛看不見的事物,然后更清楚地認知眼前的世界。
“通過我的科學的驗證,通過數據資料,能夠讓我切實的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是這樣的,而不是我眼前那樣。”
10月19日,歡迎來A33劇場,聽桓世彤老師聊聊與結核病斗爭的故事。
10月19日下午14:00-16:30
北京 · A33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