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邵永靈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東風31A固體洲際彈道導彈如何保障核反擊作戰任務?
我國實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和自衛防御核戰略,核作戰模式是遭襲后核反擊,而不是先發制人發動第一次核打擊。所以,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對于我國的進行可靠可信的核反擊作戰至關重要。東風31A是我國第一款公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在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
作為我國第二代戰略導彈,東風31A洲際導彈具有如下特點:一是作戰反應快。東風31A使用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燃料在出廠時候已經澆筑在導彈彈體內,不需要在發射前臨時加注,所以作戰反應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二是體積小,機動性強。東風31A采用公路機動發射,發射車集運輸,貯存,發射為一體,整個發射隊伍緊湊精干,便于機動和隱蔽。以上特點決定了東風31A能夠有效地躲避敵人的各種偵察手段,在遭敵核打擊后迅速投入核反擊作戰,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相比井基發射的洲際導彈,東風31A在敵方的第一次核打擊之后有較大的生存概率,這樣就保證了它可以有效地遂行核反擊作戰任務。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東風31A看做是像潛射導彈一樣的二次核打擊力量,事實上,對于我國這樣國土面積廣、戰略縱深大的國家,機動式洲際導彈是一個費效比更高的選項。
邵永靈,全軍外宣專家,互聯網輿情引導專家,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家電臺電視臺軍事評論員,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被評為全軍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著有《戰爭的句號》,《海洋戰國策》,《美國女兵》,《軍事風云錄》,《導彈與現代戰爭》,《戰爭與大國崛起》。在新浪網開設實名微博(進擊的女武神),悟空問答(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進擊的女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