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海鮮市場,一個注定青史留名的地標。

它并不在廣東,而是坐落于武漢繁華的市區,毗鄰漢口火車站。

看名字它應該是賣水產的,但實際上是個“海陸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應有盡有。

從這里,走出了新型冠狀病毒。

鐘南山院士說,很可能是來自竹鼠、獾之類的野生動物。

以前我只知道廣東人什么都敢吃,沒想到武漢人也吃得這么野,真是報應啊。

野生動物好吃嗎?

客觀的講,野生動物普遍口感較差,因為它們的肌肉纖維更發達,肌間脂肪更少。

比如養殖三文魚就比野生的好吃,養殖的肉雞比野雞口感好得多,野牛永遠吃不出雪花肥牛的感覺。

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多數情況下和養殖動物也沒什么本質差異,甚至有時還不如養殖動物。

但有的野生動物可能很鮮美,畢竟生長周期長,積累的風味物質更多,有點類似于土雞和白羽雞的區別。

不過,這并不是吃野生動物的合理理由,一小勺雞精或蠔油就能解決問題。

如果你去批發市場的調料區,那兒的復配增鮮劑會讓任何野味都望塵莫及。

也就是說,無論營養還是美味,養殖動物完全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那為什么還有人偏愛吃野味?

第一個原因是獵奇。

有些人無論看到啥,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好怎”——能吃嗎、好吃嗎、怎么吃。

管他好不好吃,嘗嘗再說。

可是中國人這么多,大家都去嘗一下,誰受得了?

禾花雀不就快吃絕了嗎?


第二個原因純粹是顯擺。

我吃過,你吃過嗎?

我吃過現宰的,你吃過嗎?

我吃得起,你吃得起嗎?

你想吃啥野味跟我說,我都可以弄到。

全是毫無廉恥的虛榮炫耀,背后是權力和金錢的惡臭,以及野生動物的悲歌。


還有一些人吃野生動物是為了進補、食療。

“中醫典籍里面說了,吃XXX可以有XXX功效。”

最典型的是吃穿山甲,說可以通乳。

你特么怎么不怕吃了胃穿孔呢?或者干脆吃盾構機好了,那個通得快!

以后誰再跟你嗶嗶這些,你讓他把本草綱目“人部”吃一遍再來聊。

2020年了,還在玩巫醫那套!


人類是以采集和狩獵起家的,作為頂級獵食者,任何可食用的動植物都在食譜之內。

但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狩獵逐漸被畜牧取代,其主要功能變為娛樂、競技而不是獲取食物。

人類千辛萬苦建立起了現代食品供應體系,不就是要讓你告別靠天吃飯,告別茹毛飲血嗎? 

吃野味,你是要憶苦思甜還是想認祖歸宗? 

其實從衛生、安全的角度講,野生動物確實要少吃或不吃,SARS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野外環境中常常存在各種病原體,這些病原體本來并不會危害人類,只是潛伏在動物身上。

人類將野生動物關入鐵籠,帶入城市、鄉村,病原體也隨之而來。

病原體也是生物,它們要適應人類生活居住的環境,它們會變異,變得張牙舞爪。

比如旱獺、野兔可以攜帶鼠疫桿菌,蝙蝠可以攜帶SARS、埃博拉,鬼知道還有多少病毒在虎視眈眈。

雖然燒熟煮透可以殺死絕大多數微生物,但銷售人員、廚師、幫廚等人不可避免的接觸活體或凍貨,依然有很大的概率被各種細菌、病毒沾染。

沒有檢驗檢疫,沒有任何追溯管理,呵呵,出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情呀。

一旦病原體有傳染性,后果就是今天這樣。

SARS曾經讓廣東的野味市場短暫的消失,禽流感讓活禽交易逐步淡出中心城區。

我不知道這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帶來什么改變,但真的希望野味交易能盡快全面取締。

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大家留一片安寧。


現在人傳人已經坐實,醫院感染也無法遮掩,一切都在復制當年SARS的路徑。

雖然2019-nCoV的傳染性和殺傷力還趕不上SARS,但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病毒的變異很快,隨時可能出現“超級傳播者”,因此現在的防控就是在和病毒的進化賽跑。

但愿抗擊疫情的戰役早日勝利,也祝愿一線的醫護人員健康平安。


讓你們吃野味,這就是報應!

圖文簡介

華南海鮮市場,一個注定青史留名的地標。它并不在廣東,而是坐落于武漢繁華的市區,毗鄰漢口火車站。看名字它應該是賣水產的,但實際上是個“海陸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