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有很多種,所以不能千篇一律的說冠心病走了走多了會怎么樣!

更何況,走了多,本身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概念,有人走路100步就覺得多;有人走2萬步也不覺得多!

冠心病大體上分為:無癥狀的冠心病,勞力性心絞痛,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冠心病。


按照心血管狹窄程度:

一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25~49%

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這種不冠心病,而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二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50~74%

這個比例的狹窄,一般不需要支架或搭橋手術,因為即使狹窄,但這個血流還是夠心臟用的,一般不會引起癥狀。

三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75~99%

按照常規標準,這個程度的狹窄,大多數都需要學運重建,也就是搭橋或支架,當然首先我們先要用藥控制,在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基礎上才考慮支架或搭橋。

四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100%

穩定型心絞痛我們根據活動量常常分4級:


Ⅰ級:一般日常活動不引起心絞痛,費力、速度快、長時間的體力活動引起發作;

Ⅱ級:日常體力活動稍受限制,在飯后、情緒激動、寒冷時受限制更明顯,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樓一層以上受限;

Ⅲ級:日常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條件下平地步行200m內或上一層樓即可引起心絞痛發作;

Ⅳ級:輕微活動即可引起心絞痛,甚至休息時也可發作。

簡單理解,活動量越小就會發作的心絞痛級別越高,越危險!穩定性心絞痛,大多數情況下,藥物治療效果不錯,無需冠脈造影檢查,根據心電圖及癥狀就可給出診斷,給出治療方案。


不穩定型心絞痛,根據發作的次數分3級:

I級:嚴重的初發心絞痛或惡化型心絞痛 ,無靜息疼痛;

II級:亞急性靜息型心絞痛,1個月內發生過,但48小時內無發作 ;

III級:急性靜息型心絞痛,在48小時內有發作。

簡單理解,發作的越頻發越重,這種心絞痛相對危險性高,幾乎都需要住院觀察,一般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甚至需要冠脈造影檢查。


冠心病有這么多分發,冠心病又這么多種類,我們就不能說冠心病到底走多了會怎么樣。

簡單回答,這幾種情況,不能自己隨便運動,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心臟情況,決定活動量:


1、已經合并心衰的冠心病;

2、新的心肌梗死;

3、不穩定心絞痛,沒有有效控制;

4、勞力性心絞痛沒有得到控制;

5、超過80%的心血管狹窄,沒有有效控制的。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其它冠心病,沒有心衰,沒有心絞痛發作,經過正規治療的冠心病都可以活動,當然包括走路。

走路把握第一個原則:走路不能覺得累。相對科學的建議:

走路的時間一般建議每次30-45分鐘;每周3-5次;心率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齡;這樣的走路,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鼓勵冠心病患者運動。


說到這里,教大家一個簡單初步判斷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辦法:

我們常常說,心絞痛不僅僅包括心前區疼痛,心絞痛還包括牙疼、頭疼、肩膀痛、后背痛、胸痛、上腹疼痛等等;我們沒法根據疼痛來判斷是不是心絞痛;但我們可以根據走路后,跑步后,上樓后,等等運動后活動后是不是會出現這些不舒服;如果活動后運動后就會出現這些不舒服,那么就要高度懷疑心絞痛,盡快去醫院檢查。

總之,在正規治療下,穩定的冠心病是鼓勵科學運動的!

但如果不穩定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情況,一定在醫生指導下,決定能否運動,如何運動。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得了冠心病,以后還敢不敢多走路?走多了會怎么樣?

圖文簡介

在正規治療下,穩定的冠心病是鼓勵科學運動的。但如果不穩定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情況,一定在醫生指導下,決定能否運動,如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