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 煙草病高清圖譜與防治技術

 


(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


 

近年來隨著煙草栽培制度的變化,煙草病害的發生越發嚴重,給煙草生產造成很大損失。為有效防治煙草病害,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煙草青枯病的識別與防治方法。

 

   危害

煙草青枯病俗稱“煙瘟”、“半邊瘋”。該病是世界性煙草主要土傳細菌性病害,在我國幾乎所有煙區均有發生,在貴州各煙區發生普遍、危害較重,且常與煙草黑脛病等其他根莖病害混發,是貴州重要的煙草病害之一。


煙草青枯病對烤煙的危害

煙草青枯病對烤煙的危害


癥狀

煙草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但主要發生在大田中后期。該病為典型維管束病害,煙株根、莖、葉均可受害。病菌多從煙株一側的根部侵入,發病初期,地下部一側1條至少數根系變黑,地上部對應一側下部1~2片葉萎蔫、病葉的局部葉肉枯黃,后莖基部出現黑色條形斑,并逐漸沿莖的一側向上擴展,可延伸至煙株頂部,病側葉片萎蔫、枯萎,另一側根部和葉片生長正常,至后期病株根部變黑腐爛,地上部莖葉枯死。發病后,折斷病葉葉柄,可見葉柄維管束呈黃褐色至黑褐色(此特征可與葉柄維管束不變褐或變黑的黑脛病相區別);橫切病莖,用力擠壓切口,可見維管組織有黃白色的乳狀菌膿溢出,木質部變黑;發病中后期縱剖病莖,可見髓部呈蜂窩狀或全部腐爛,形成中空,但多限于莖基部(此特征可與髓部全部中空的空莖病相區別)。

煙草靑枯病在葉柄處的癥狀 (引自曹毅)

煙草靑枯病不同時期的危害癥狀


煙草靑枯病莖橫切面上的菌膿 (引自曹毅)

煙草靑枯病不同時期的危害癥狀


煙草靑枯病不同時期的危害癥狀

煙草靑枯病在莖基部和根上的危害癥狀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也可在田間雜草等體內及根際越冬。病菌在病殘體上可存活約7個月,在土壤或堆肥中一般可存活2~3年、最長可達8~25年。初侵染源以帶菌土壤、病殘體、肥料等為主,靠排灌水、流水、帶菌肥料以及人畜活動傳播,一般從根部傷口侵入,田間由雨水、農事活動等傳播,引起再侵染。該病是典型的高溫、高濕病害,田間發病最適溫度25~35℃,土壤溫度是病害流行的關鍵因子。雨量多濕度大,則發展快為害重,尤其是久旱后暴雨或時晴時雨的悶熱天氣更易流行;一般土質粘重、酸性土、連作地等易發病;煙株缺硼時易發病。

病原菌

由青枯雷爾氏菌(Ralstonia solanacerum)侵染引起。青枯菌易變異,在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生理小種、血清學反應和噬菌體敏感性等方面不同菌系存在較大差異。貴州省煙草青枯病菌主要為1號小種,生物型Ⅲ型,演化型Ⅰ(亞洲分支菌株)。

青枯菌為好氧、革蘭氏陰性細菌。菌體呈短桿狀,兩端鈍圓,無芽孢和莢膜,極生1~3根鞭毛。菌株在半選擇培養基,如三苯基四唑化氯(TTC)培養基上,中央呈粉紅色,邊緣濃稠、粘狀乳白色,某些菌株可分泌水溶性褐色素而使培養基變為褐色。該菌生長溫度18~37℃、最適30~35℃,致死溫度52℃10 min。寄主范圍十分廣泛,可侵染54科450余種植物。


煙草靑枯病菌在添加TTC的NA培養基(左)和SMSA培養基(右)上的菌落形態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控制煙草靑枯病的最根本策略是依靠抗病品種。目前在中國種植面積較大的煙草品種中,K326是比較抗病的,對稻田種煙和新推廣的煙區具較好的應用價值。老煙區易種植中抗以上的品種。

(2)輪作:由于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輪作對于防治青枯病是非常有效的。旱地輪作至少3年以上,要與非感病作物,如綠豆、大豆及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體提倡水旱輪作。由于青枯菌是好氣性菌,長時間被水淹沒就會窒息死亡。因此,實行“煙-稻-煙”水旱輪作對于防治青枯病效果良好。

(3)農業管理措施:深挖溝、高起壟、疏通溝渠、排灌分家、及時排除積水,保持土壤不過于潮濕,促進根系生長良好,提高抗病性。在大田移栽和中耕培土過程中,注意盡可能減少對根系及莖基的損傷避免病菌從傷口入侵。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適當增施鋅、硼肥,對防治青枯病有一定作用。及時防治地下害蟲、控制黑脛病及根結線蟲病為害,可減輕為害。煙草生長季節一旦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帶出田外集中燒毀,并撒施少許石灰于病穴中消毒,以減少病菌的傳播蔓延。煙葉收摘完畢后,應將病株連根拔起集中處理,不要撒澆田間或還田做肥料,以減少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20%噻菌銅懸浮劑(龍克菌)、20%噻唑鋅懸浮劑、52%氯尿?硫酸銅可溶粉劑等細菌性殺菌劑灌根,于移栽后15、30、45天各灌根1次,以根際土壤澆濕為宜。發病中期可用上述藥劑連續灌根2-3次,同時培土促進煙株產生側生根,提升煙株的抵抗力。

煙草青枯病高清圖譜與防治技術

圖文簡介

煙草青枯病高清圖譜與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