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的形態:
眼皮的形態主要源自遺傳
據統計,父母一方是雙眼皮,一方是單眼皮者,生下的孩子是可能有雙眼皮,也有可能是單眼皮;父母都是雙眼皮者,生下的孩子大多是雙眼皮;父母都是單眼皮,生下的孩子則多是單眼皮。
人類的生存條件,影響眼瞼的形態
南方雙眼皮者比北方人多一些,這可能是人的解剖形態長期適應自然環境的結果。北方人,如蒙古族,眼睛為了抵御有害刺激,需要及時啟閉,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眼輪匝肌相對肥厚、眼裂小的狀態,單眼皮就較多。此外,中國人的重瞼寬度與其他國家也有明顯區別,多在6~8mm之間。
后天疾病會影響上瞼形態
如上瞼的癤腫處理不當時,或因有膿腫動過手術引起的瘢痕畸形;燒傷、燙傷,或者腐蝕后,會引起眼瞼受傷或變形;老年人的眼皮因疾病或衰老逐漸松弛,雙眼皮者會出現多個皺褶,單眼皮者可變成雙眼皮。
東方人傳統眼睛美學標準:
雙眼瞼比單眼瞼漂亮,眼裂大比眼裂小漂亮;
鞏膜與虹膜黑白分明的比不分明的漂亮;
兩眼間距適中比偏寬或偏窄的漂亮;
眼睛的水平軸線略向上斜、睫毛長而密比軸線向下、睫毛短而稀的漂亮。
眼皮厚薄應適中,太厚的眼皮外形臃腫,太薄的眼皮外形凹陷,會較早顯出老態;
對稱是眼睛是否美麗的不二標準,眼睛不對稱而形成的大小眼,會讓人看上去很別扭;
兩眼之間的最佳距離等于一只眼的寬度;
上瞼緣與眉毛間的最佳距離是眉毛與上瞼緣有一眼的高度;
單眼皮與面部其他器官協調有美感的,也算得上是較為理想的眼形。
眼睛美學數據“”
兩內眼角間距應為兩外眼角間距的1/3;兩外眼角與顏面側緣間距離為19~24mm;上瞼緣與眉毛間距離要在10mm左右;瞼裂上下徑為10~12.5mm,瞼裂左右徑為30~34mm;角膜露出率為80%,角膜直徑為12~13.6mm;內眼角瞼裂角為48°~55°,外眼角瞼裂角為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