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號系列飛船是蘇聯/俄羅斯研制的聯盟號飛船、聯盟T飛船、聯盟TM飛船和聯盟TMA飛船的總稱。
從1962年蘇聯開始研制聯盟號飛船起,聯盟號飛船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聯盟號飛船研制初期曾經歷過多次失敗,如1967年4月24日,聯盟1號飛船第一次載人飛行回收失敗,航天員科馬羅夫死亡;1971年6月30日聯盟11號飛船返回時,返回艙失壓導致3名航天員死亡。在吸取教訓和進行技術改進后,從1973年9月至今,聯盟號系列飛船已安全飛行了40年,成為當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可靠的載人飛船。聯盟號系列飛船經久不衰是由于其具有高可靠性,并適合蘇聯/俄羅斯載人航天發展的需要。
聯盟號飛船初始型
聯盟號系列飛船的可靠性高,首先是源自它的設計。例如,聯盟號系列飛船采用了主降落傘系統和備份降落傘系統,一旦返回中主降落傘系統工作失效,可以切換到備份降落傘系統工作;又如,聯盟號系列飛船設計有發射段救生系統,一旦火箭在發射段出現嚴重故障,可以由逃逸飛行器將航天員救回地面。1975年4月5日,蘇聯發射了載有兩名航天員的聯盟號載人飛船,在發射段拋整流罩后,由于運載火箭控制系統故障導致火箭姿態失穩,火箭發出“應急”指令,實施發射段拋整流罩后當圈返回的應急救生程序,航天員乘返回艙安全著陸。其次是進行了大量成功的改進。例如,聯盟11號飛船發生返回艙失壓導致3名航天員喪生之后,蘇聯吸取此次教訓,規定在飛船的變軌段和返回段,航天員必須穿艙內航天服;一旦返回艙失壓,航天員可以依靠艙內航天服生存幾個小時,在此期間,飛船實施應急返回,實現航天員的救生。第三,聯盟號飛船進行了大量的可靠性試驗,使得可行性設計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聯盟TMA7號載人飛船進行飛行前測試
聯盟號系列飛船適應不同時期載人航天的需要。早期的聯盟號飛船承擔了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從聯盟11號起至聯盟T14號止,承擔了禮炮號空間站的天地往返運輸任務。從聯盟T15號起至聯盟TM30號止,承擔了和平號空間站的天地往返運輸任務。聯盟TM31號和從聯盟TMA2號起的聯盟TMA飛船承擔了國際空間站的天地往返運輸任務。在研制聯盟號系列飛船的同時,蘇聯還研制了進步號和進步M號貨運飛船,實現了人貨分運。
從聯盟號到聯盟T,再到聯盟TM,最后到聯盟TMA,聯盟號系列飛船每一次改進都提高了飛船的可靠性和適應性。例如,聯盟TMA飛船在聯盟TM飛船基礎上的改進包括:加大坐墊尺寸,增加座椅總長度;為適應不同體重的乘員改進了座椅緩沖裝置,為了滿足高個子乘員的需要,對飛船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為了提高乘員的舒適度和可見度以及滿足便于操作的要求,對儀表板以及一些硬件的安裝位置也進行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