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按:


逢年過節(jié),家人團聚,有一些保留節(jié)目是少有遺漏的,比如催起床、催吃飯,當然還有催婚。而這些保留節(jié)目,不過只是代際沖突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卻讓不少人開始抗拒回家過年。本文所介紹的日本公司Family Romance ,雖然無法解釋代際沖突的形成原因,但至少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盡管這個解決方案看上去也并不是那么“皆大歡喜”。


去年戛納電影節(jié)上,德國導(dǎo)演赫爾佐格帶來了他的新片《家庭羅曼史公司》Family Romance,LLC.)。



盡管這是一部偽紀錄片,但影片的主角——一家與影片同名的日本公司,在現(xiàn)實中卻是真實存在。這家公司會對員工進行專門的“演技培訓”,再根據(jù)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一個角色,提供“體驗”服務(wù)。


被催婚的單身女性從這里雇傭“丈夫”舉辦婚禮;獨居的老人從這里雇傭“子女”去探望自己;甚至還有工作失誤的上班族,還會雇傭一個“上司”和自己一起去合作公司登門道歉。Family Romance的公司業(yè)務(wù),與《頑主》中的3T公司、《甲方乙方》里的“好夢一日游”業(yè)務(wù)如出一轍。



拜工作所賜,公司創(chuàng)始人石井裕一(Yuichi Ishii)現(xiàn)在有100多位“妻子”和25個不同的“家庭”。


在世界范圍興起的角色租賃服務(wù)公司中,石井裕一的Family Romance只是其中之一,2009年成立的它甚至不是第一家。早在1991年,同樣來自日本的Japan Efficiency就開始面向市場提供類似的角色租賃服務(wù)。正如該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者小巖聰(Satsuki Oiwa)所說:



在任何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是基礎(chǔ)成分。人們會用物質(zhì)禮物表達情感,但他們也開始逐漸意識到——物質(zhì)并不能永遠使人快樂。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不過租賃親友確實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方式之一。




角色租賃行業(yè)雖然歷史不長,服務(wù)范疇卻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型的人際社交關(guān)系。比如2007年成立的一個法國網(wǎng)站,能夠為孩子和成年人提供虛擬祖父母關(guān)系的配對服務(wù),期限從一個月到一年不等;2009年的美國也出現(xiàn)了一個公司Rent-a-Friend(rentafriend.com),為來自全球的付費用戶提供同城“好友”,當然,“好友”們也都是這家公司的員工。





我在很多家庭中充當一個假丈夫或是假父親,有時甚至會忘記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難以分清真實生活與工作。 我經(jīng)常擔心自己會陷入其中,迷失自我。

——石井裕一




 * * * 




石井裕一的公司名字Family Romance,取自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在1908年提出的一個精神分析概念,直譯為“家族空想”,意指子女對于家庭抱有的幻想。比如“我的父母是富豪,但為了我的成長教育卻選擇裝窮”、“我其實是私生子,親生父母來自更顯赫的社會階層”,諸如此類。


無論你是否還記得,我們大多有過這樣一個童年——認為自己的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完美無缺的英雄,不可辯駁的權(quán)威與所有安全感的根源。


但是隨著年齡漸長與認知能力的提升,我們會逐漸開始懷疑心中那個完美父母的形象是否足夠客觀,最后被迫接受自己父母的“凡人性”。美國心理學家Frank.S.J認為:一個人想要走向獨立,不可缺少的第一步是對父母的“去理想化”。


從父母的權(quán)威中解放自我,這是每個人在人格獨立之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但對于部分人來說,這一成長階段所面臨的管教會令其心生不滿,父母無意或刻意的忽視和否定也會讓他們對父母情感的真實性產(chǎn)生質(zhì)疑,導(dǎo)致精神失衡,轉(zhuǎn)而開始通過類似于“我非親生”這樣的幻想自我疏導(dǎo)。



這就是家族空想型神經(jīng)癥(Family Romance,或直譯為家族羅曼史)。佛洛伊德對這種中二心理的命名,比“中二”這個詞匯的出現(xiàn)早了將近一百年。


但緊接著佛洛伊德也有解釋道:孩童對于父母的幻想并非“惡劣的有意為之”,與其說他們在否定父母,倒不如說是某種拔高。幻想之下,他們依舊保持著對父母的原初感情。


這不過只是孩童渴望重新建立完美父母形象的一種表達方式——或者說,是對早期歡樂時光的哀悼——我們希望自己的父母依舊無所不能、完美無缺。


而之所以選擇“ Family Romance ”作為自己的公司名,是因為石井裕一相信:自己的公司能夠幫助人們應(yīng)對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缺失,填補情感上的匱乏。


在如今的經(jīng)濟社會中,萬物皆可買賣,即便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是如此。石井裕一的公司難免遭到輿論的質(zhì)疑,批判者認為他是在提供虛假的情感,讓人忽視真實生活。


但石井裕一認為,他們的事業(yè)“比真實更真實”。在這過程中沒有過多需要擔心的事情,誤會和沖突也會降到最低,相較于真實的家人,他們更有可能提供客戶所想要的情感。


用??碌脑捳f,“一切都是建構(gòu)而成,而非本質(zhì)上確定的”。就像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姣好面容,你并不會太在意那些自拍是否經(jīng)過修飾,只有自我的體驗才是最真實的。有時候最重要的不是真?zhèn)危枪δ堋?/strong>


更何況,并非所有生命中的苦痛都能通過直面去瓦解,比如親人的逝世——若非“走投無路”,客戶也不會找到他們。



 * * * 



在Family Romance公司所承接的業(yè)務(wù)中,扮演家庭角色可是公司強項,事實上公司所承接的第一項業(yè)務(wù)就是扮演一個10歲女孩瑪娜(Mana)的父親,由創(chuàng)始人石井親自上陣。


在遇到石井之前,瑪娜和許多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遭受著來自同齡人的欺凌,這使得瑪娜逐漸封閉了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沉默寡言,也沒有什么朋友。


出于對瑪娜成長的擔憂,母親玲子(Reiko)找到了Family Romance,為瑪娜雇了一個父親。從2009年開始,石井所扮演的父親每個月都會與母女二人見兩次面。根據(jù)目前所能搜集到的信息,這場戲一直到2018年都還沒落幕。


也就是說,在2018年已經(jīng)19歲的瑪娜依舊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雇來的。


一邊是父親缺失的苦澀童年,一邊是按照每小時5000日元(約合320元人民幣)收費的假爸爸,玲子在瑪娜9歲的時候擅作主張,替她選擇了后者。相比于殘酷的真相,玲子顯然認為女兒的童年完整更為重要。


石井相信成年后的瑪娜已經(jīng)可以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但也能感覺到玲子對于跟女兒攤牌的抗拒。她想讓石井繼續(xù)配合演下去。


一個陪伴自己長大成人的“父親”,卻是位冒名頂替者。我們很難想象得知真相之后的瑪娜會做出何種反應(yīng)。但假若沒有石井的出現(xiàn),作為母親的玲子則必須直面一個非常艱難的任務(wù):如何在保護9歲女兒的前提下,跟她解釋為什么她沒有父親。






現(xiàn)在的我們在談?wù)搨€體成長時,經(jīng)常會用到一個上世紀末才被明確提出的概念——原生家庭。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的確會對個體的成長產(chǎn)生重要影響,這個概念提供了一種明晰的分析框架,如此這般的自我覺察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假若我們以決定論的態(tài)度來使用這個概念,就很容易使得原生家庭成為一切問題的背鍋俠,過猶不及。


玲子無疑非??粗卦彝ε畠旱挠绊懀?strong>但橫隔在母女兩與真實之間的,也許并非既成的生活之苦,而是溝通的障礙。


跨越代際的溝通之艱難,相信每個人都曾有所體會,更何況是面對一個年僅9歲的命運受害者,這會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量身定制的假父親對于瑪娜而言,并非毫無意義。


 * * *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很有可能是代際沖突最劇烈的時代。


代際,是一種生物學事實,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學事實。農(nóng)耕時代,誰的家里人丁興旺,就意味著誰家勞動力多,財富多。因此,社會進程緩慢的古代中國講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父輩是絕對的權(quán)威,對后代的撫育行為決定了子女的附屬地位,而基于血緣和地緣形成的熟人社會也使得這樣的代際關(guān)系趨于穩(wěn)定。


再從詞源上來說,漢語中的“孝”通“肖”,而后者又有“相似”的意思。所謂“不肖”,意指后代個體與父輩(或父輩的期望)不相似,這與現(xiàn)代人所提倡的“孝”并不完全相同。從這點上來說,不相似被視為“不孝”,不尊、不仁,因而演變出了根深蒂固的崇古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tǒng)觀念對于孝的推崇,可以從舜的神話中窺見一斑。神話中的舜德才兼?zhèn)洌瑓s因此遭到父親瞽叟的妒恨、打壓乃至謀殺。而基于人設(shè)和千萬古人的價值觀,倍受父親摧殘的舜不僅沒有反抗,甚至一如既往地對父親盡孝,寧死不做違抗父親的事,最終感動上天、問鼎帝位。


這就是成語“孝感動天”的來歷。也是“二十四孝”故事中對孝文化的最高詮釋,被孔子稱為“大孝”、“純孝”。我們以此對比西方神話中那個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個中文化差異不言自明。


因此,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浸染的古代子女往往有著趨同的價值觀,一生都需要按照長輩的指示進行復(fù)制一般的“血脈傳承”。古代并非沒有代際沖突,只是偶爾出現(xiàn)的幾個質(zhì)疑者也會被視作不孝,面臨巨大的道德責難。


換句話說,代際沖突的本質(zhì),其實是話語權(quán)的爭奪。古人解決代際沖突的方式,是要求下一代對上一代的完全投降,以此獲取認同和生活必須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種一昧打壓式的解決方式,盡管在我們看來是愚昧和壓抑的。但是在物資匱乏的古代,也有這樣一種方式之所以形成并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合理一面——從家族對勞動力的需求,到個人對生活資料的需求,都促使這一局面形成并趨于穩(wěn)定。


直到整個社會迎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吃飽飯不再是主流人群的最大生活難題。于是,對代際沖突打壓式的解決方式開始逐漸失效。而另一方面,子輩顯然更能輕松適應(yīng)信息滿天飛的當代,價值觀開始允許個人意志進行選擇——反觀父輩小時候,他們無從參照和導(dǎo)正。


于是乎,代際沖突的存在日益被凸顯,兩代人通過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相互較勁與拉扯。伴隨著子輩的成長和獨立,雙方都將經(jīng)歷一場心理角色的互換,子輩更像是父輩,而父輩也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慢慢變回孩童,甚至形成分離焦慮——這在古代社會是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的。


心理慣性之根深蒂固,使得整個互換過程充滿了沖突。



如果排除血緣關(guān)系,你依舊愿意和自己的家人保持親密,那么,恭喜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假若這個可能性很小,也許你該開始思索與父輩和解的方式。


不過大可不必為此傷心,也不需要著急,這樣的情況或許是大多數(shù)。在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中,代際關(guān)系是第一段親密關(guān)系,很大概率也會是最長情的,盡管很遺憾也是最容易隨著年齡而變化、最可能產(chǎn)生沖突的。


事實上許多社會學家都認為:代際之間的對抗將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復(fù)制式的全盤接受意味著原地踏步,沖突則意味著變化。畢竟連研究了一輩子家庭關(guān)系的弗洛伊德,也是個受到子女批評的父親。


成長經(jīng)歷的不同導(dǎo)致了觀念的大相徑庭,分屬兩個時代的人若想做到彼此的高度相互理解,艱難屬意料之中。試想如果玲子可以跟9歲的女兒順利溝通關(guān)于父親的事,女兒也可以接受并依舊熱愛生活,也就不再需要石井作為假爸爸而出現(xiàn)。


對于石井裕一而言,他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給予他人溫暖,彌補客戶生活中無奈缺失的情感,從而“建立一個沒有人需要我們?yōu)橹?wù)的社會”。


很難。但衷心祝福善良的石井在未來可以如愿失業(yè)。


年關(guān)將至,你回家過年嗎?回家吧,保留節(jié)目不可避免地會輪番招呼上;不回家吧,爹媽二老難免傷心。


考不考慮租個自己,回家過年?


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兩代人“心意不通”……也許你有千百個不想回家的理由,父母卻有千萬般的牽腸掛肚。


每個個體之間都會有經(jīng)歷和觀念上的差異,又何況是兩代人?相互理解不在于想其所想、行其所行,事事尋求同頻同質(zhì)——而是對差異之處的認可與包容


美的人性科技

關(guān)注情感需求,照料現(xiàn)代生活


美的春節(jié)  身心同回家


“租”個自己,回家過年

圖文簡介

?逢年過節(jié),家人團聚,有一些保留節(jié)目是少有遺漏的,比如催起床、催吃飯,當然還有催婚。而這些保留節(jié)目,不過只是代際沖突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卻讓不少人開始抗拒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