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

  吃榴蓮時不可以喝酒,特別是在喝酒后的8小時內,即酒精徹底分解需要的時間。糖尿病病人同時吃榴蓮和喝酒危害更大,會導致血管阻塞,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血管爆裂、中風的情況。此外,榴蓮不能和溫性食物同吃,如辣椒、生姜、羊肉等,同吃會引起上火發炎,或者由于上火而導致其他的疾病。榴蓮不能和過量山竹同吃,會引起便秘。因為這兩種水果都富含纖維素,因此其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也不應和榴蓮同吃。榴蓮不能和海鮮同吃。因為海鮮屬于寒性食物,而榴蓮是屬于熱性食物,一起食用會引起嚴重腸胃不適,導致腹瀉、腹痛等。

  辟謠:

  榴蓮,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水果。愛它的人趨之若鶩,不愛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拋開氣味是香還是臭不談,單說它水果之王的稱呼可是名不虛傳,營養價值確實很高。俗話說人紅是非多,榴蓮雖美,關于謠言同樣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

  謠言一,榴蓮與酒同食,致病亦致命。有傳言說“喝酒后8小時是酒精徹底分解的時間,不宜吃榴蓮”,也有傳言說“糖尿病人喝酒時同吃榴蓮危害更大,不僅會導致血管阻塞,而且嚴重的會出現血管爆裂和中風”。聽起來還真的有些毛骨悚然,那些有過喝酒又吃榴蓮經歷的小伙伴肯定被嚇出一身冷汗,可事情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榴蓮中的確有含硫成分(也就是榴蓮獨特氣味的來源之一),這些成分可降低肝臟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而后者又決定了肝臟代謝酒精的速率,所以吃榴蓮會影響酒精代謝,這也是謠言所謂的依據。但事實是,這些含硫成分降低酒精代謝活性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還和吃榴蓮的量及榴蓮的種類有著極大的關系。也就是說,正常吃榴蓮確實會影響乙醛脫氫酶活性,但只是輕微的影響而已,并不會像謠言中說的那么嚴重,既不會導致酒精中毒,更不會誘發疾病和死亡。而且,不同個體代謝酒精的能力也有差異,那些擅長喝酒的人體內乙醛脫氫酶活性本來就很高,正常吃榴蓮更不會對酒精代謝產生影響。對于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酒和榴蓮都屬于是高熱量食物,且榴蓮的升糖指數較高,對血糖影響很大,為什么還要放在一起吃呢?

  謠言二,榴蓮不能與溫熱的食物、山竹、海鮮等食物同食。

  有傳言說,榴蓮與如辣椒、生姜、韭菜、洋蔥、羊肉、狗肉、大棗、龍眼等溫性食物同食容易上火,與過量山竹同食容易便秘,與海鮮同食會引起腸胃嚴重不適。這些傳言中雖說食材種類不同、說辭迥異,但其實殊途同歸,根本上都屬于食物相克的范疇。

  首先,食物相克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早在30多年前,中國著名營養學家鄭集教授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這點。所謂食物相克導致的腹瀉、過敏等問題,其實是由于某種食物本身不潔導致的,或是進食者本身有食物過敏體質。其次,任何的飲食行為都需講求適時、適度和適量。無論食物屬性如何,都需保證在合適的時間,選擇適宜的食物種類,控制進食的量,這樣不僅不會造成危害,還能促進健康。反之,則可能超出身體本身的代謝能力,輕則胃腸不適,重則影響臟器功能。再則,榴蓮和某些食物出現的“上火”癥狀,可能是因為食用過量導致的。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會造成食物消化和營養素吸收負擔加重,進而影響體液和激素分泌,甚至誘發臟器和免疫功能紊亂,因此出現一些諸如尿黃、牙痛、咽喉痛的癥狀也就不難理解了。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多,例如荔枝雖好,飯后吃幾顆美味又健康,如若真的“日啖荔枝三百顆”,恐怕即便是真正的嶺南人,身體也抵抗不住出現類似“上火”的癥狀。換做榴蓮也是一樣的道理,試想147千卡/100克的熱量(約是同等重量下小番茄的6.7倍、蘋果的2.8倍,米飯的1.3倍),如若任性的吃,恐怕無論配上什么食物都會出現不適的癥狀。

  所以說,榴蓮雖好,適度為佳。關于榴蓮的謠言還有很多,切莫輕信,多關注科普擦亮眼睛才是關鍵。

  辟謠專家: 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博士/副研究員

  復核專家:劉英華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吃榴蓮的時候不能喝酒,還會和這些食物相克?還讓不讓人好好吃榴蓮了?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