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中國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外號,叫發(fā)達國家暴利粉碎機。什么意思呢?
就是發(fā)達國家依靠技術壁壘,賺取高額附加值的產(chǎn)業(yè),一旦碰上中國制造介入,很快就無法維持暴利,價格一定會被打下來。

比如下面這個三比較有代表性的。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1. 盾構機

盾構機是用來挖隧道的。它的好處是全自動,就像一個機械蠕蟲,能夠從地底鉆出一個洞來。

這個東西在我們國家的應用就太廣泛了。

比如北京的地鐵施工,用盾構機掘出來的工程量就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一共有十七臺盾構機在工作。它的效率是其他方法的八到十倍,而且還沒有什么大的噪音,上面也不用拆遷,地面也不會發(fā)生沉降。是修地鐵的必備利器。

但是這個東西以前只有歐美國家以及日本能夠成產(chǎn)。尤其最好的技術在德國的手里。因為有技術壟斷,這個東西就特別貴。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德國進口一臺循構機,往往需要數(shù)億人民幣,最高的要達到七億人民幣。而且技術還必須是德國的,出了什么故障,德國工程師從德國出發(fā)就要開始計工時費了,一小是六百歐元。

這對當時還不太富裕的中國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而且中國正在加大城市化進程, 很多城市都開始修地鐵。一個城市采購個十臺,可能就需要四五百臺,一臺四個億,光買這個設備就要二千多億。

這還只是地鐵,還有大量的基建工程,比如修向貴州的高速公路,這個需要購買的就更多了。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如果全部采用德國的盾構機,中國就不可能成為基建狂魔。

那怎么辦?那就自己研究。

那為什么中國能夠研究呢?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些需求可以支撐起中國企業(yè)去研發(fā)。

小的國家,比如新加坡,他修地鐵就是三四條錢,買個盾構機也就是二三個就夠用了,他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研發(fā),貴就貴了,不過十來個小目標的事。而中國的需求量是成百上千,整個歐洲也未必需要這么大的量。

市場在哪里,哪里就有話語權,技術總有一天會被市場帶動。

中國一研究,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盾構機。這樣的結果有三個好處。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一,價格下來了,以前數(shù)億的,現(xiàn)在只有數(shù)千萬,質(zhì)量還比以前好。為中國基建省下了大筆的金錢。港珠澳大橋這些大型項目才有保障。

二,設備有保證,如果全靠進口,有時候想買人家還不賣給你。

三,這些東西不僅中國用,還可以出口,還是中國建造出海的重要保障。不然,中國海外建造的那些利潤可能全給進口設備都不夠,也就無從談起競爭力。

現(xiàn)在中國的盾構機占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不但造福中國人員,還造福世界人民,直接把國際市場的同等設備價格打了下來。不然非洲哥們想造高鐵,那得等到何年何月?

二.液晶屏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現(xiàn)在的液晶電視便宜,四五十吋的也就一二千到手了。但是年輕稍大一點的可能知道,在十多年前,那時候有液晶電視,有等離子電視。其中,要買一臺大尺寸的電視,往往要花七八千,甚至上萬。而那時候的北京房價連一萬也不到。

為什么,因為面板壟斷了。

當時的面板技術只有日本有,日本有液晶的有等離子的。他們生產(chǎn)的電視是一種輕奢品。

而且當時我們中國電視換代,從傳統(tǒng)CRT(顯像管)顯示器轉向液晶跟等離子,而這種新型面板中國根本沒有,連買都買不到,日本不愿意賣面板給中國。因為他們想獨占整個電視機市場。

這時候,三星殺了出來,從日本拿到了液晶面板技術,然后提供給了中國的電視廠商。中國的電視廠商才能重新開工生產(chǎn)。

但是,也不要認為三星是活雷鋒。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依靠技術手段和市場手段,三星把日本面板廠商打敗,形成一定的壟斷后,他開始收割利潤。

當時生產(chǎn)一臺電視,百分之九十多的利潤是面板的。等于中國電視廠商做了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包括生產(chǎn)和銷售,但只能拿到不足百分之十的利潤。

為什么會有這種離奇的利潤分配,就是因為人家掌握了我們沒掌握的,我們的東西卻容易替代。

那好,我們就來生產(chǎn)面板。

從2002年起,我們就開始引進生產(chǎn)線,希望以市場換技術,結果外方拿走了高額的技術費用,我們的技術卻沒有學到,合資企業(yè)也虧損累累。

到了2003年,中國決定走自主研發(fā)的道路。

面板投資巨大,而且回報周期長,一般企業(yè)根本吃不消。中國的面板企業(yè)也長期處于虧損狀態(tài)。那中國企業(yè)為什么還要長期投入呢?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面板不賺錢,但我們的家電企業(yè)開始賺錢了。因為中國面板商的介入,壟斷被打破了,面板價格直線下降,家電企業(yè)可以采購到便宜的面板,他們自然也有利潤空間。

電視的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以前一個中國中產(chǎn)家庭需要花半年的收入買一臺大尺寸的電視,現(xiàn)在一個普通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也能輕松用半個月的工資給家里添一臺大尺寸的電視。

而中國企業(yè)還在繼續(xù)鉆研面板的尖端技術,比如曲面屏?,F(xiàn)在面板巨頭還是三星這樣的外企,但相信中國企業(yè)離一哥的位置也并非遙不可及。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3.港機

在20013年的時候,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邁阿密港口演講,表示要振興美國制造。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在他背后的鋼鐵支架上,掛著一面美國國旗,只是這個位置顯得有些奇怪,也不在畫面正中間。為什么在這個偏僻的角落掛國旗呢?

很快,答案揭曉了。一陣風吹來,星條旗飛走,將美國會務人員想蓋住的東西露了出來,上面顯示著幾個漢字:振華。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原來后面的鋼鐵巨獸是一臺港機,而這個港機的生產(chǎn)廠商就是中國企業(yè)振華重工。

所謂港機就是港口起重機等設備,中國剛改革開放時,所有的港機全部進口,而且還買不到一手的,只能用二手的。因為一手的太貴了,根本買不起。

買不起,那就自己造!

慢慢地,中國的港機造出來了,比外國的便宜了一大截,市場就來了。

可有時候,港機還不僅僅包括造出來。

那一年,美國邁阿密港給振華重工下了一個單,要求他們按時把港機送到。如果不能送到,會有嚴苛的合同條款,動不動就是罰上千萬美元。

而港機體積龐大,有幾十層樓高,很難運輸,而當時有能力運輸?shù)闹挥泻商m一家特種運營公司。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因為獨家生意,他們對運輸中國的港機開出了苛刻的條件,運費一百五十萬,不講價,還不保證一定按時送到。

這時候,振華重工才知道,港機這門生意最核心的原來是運輸。

那就再把運輸也搞起來。

振華港機買來大型舊運輸輪,先模仿加創(chuàng)新,還真造出了自己的運輸船來。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當時荷蘭公司還要告我們侵權,這就奇怪了,我們又沒有用你們的技術。振華重工一句話就勝訴:“全世界轎車都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憑什么我告我侵權?”

此后,振華重工一口氣造了十多條運輸船,牢牢把握住了核心競爭力。現(xiàn)在全世界的港機大部分都有振華重工制造。

這就是三大中國進入后,價格被徹底打下來的東西。

這樣的名單還可以開一長串。

比如通信行業(yè)的交換機,十多年前,一塊板二十萬,連散熱的導流板都需要35美金。就是一塊板。但你不敢用自己的,因為用自己不保修。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等中國有了,人家才告訴你,這個板可有可無,不用也沒有什么大的關系……

比如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沒有中國造以前,一臺就賣上千萬。中國一制造,只要三百萬,國外基本從市場上消息。因為有了中國造的,水泥的價格才能便宜下來,不然,造水泥那點錢,全給國外設備廠商了。

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tǒng),以前是美國進口,造價貴不說,維護成本還高,一出問題,美國技術人員就從美國過來修,費用從美國出發(fā)時算起。

現(xiàn)在嘛 ,當然全部國產(chǎn)化,便宜好用,一個電話,維修人員數(shù)小時到位。

……

所以中國獲得了發(fā)達國家暴利粉碎機的稱號。只要中國一搞,那發(fā)達國家的橫財也就基本到頭了。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在國際上有一個瓦森納協(xié)定,是由美國牽頭搞的一個限制技術輸出的組織。

這里面絕大多數(shù)都是發(fā)達國家。他們內(nèi)部可以自由轉讓技術,但如果轉讓給組織外的,往往就會碰到阻力。

我們中國就不在其中。我們一直表示,要么把這個組織去掉,要么讓中國也加入。但就是不肯。

為什么?以前以為是什么別的原因,但現(xiàn)在想明白了。人家不愿意中國加入,就是怕中國打破技術壟斷,讓發(fā)達國家利用技術壟斷大發(fā)其財?shù)暮萌兆咏K結。

當然,技術研發(fā)有其價值,也應該獲得利潤和受到尊重,但如果利用技術壟斷大發(fā)其財,獲取暴利就不好了。

現(xiàn)在對技術的壟斷到了一個失常的狀態(tài)。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發(fā)展中國家上千萬工人辛苦織衣服銷售得來的利潤不如發(fā)達國家造一架飛機。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飛機重要還是衣服重要?

兩者都重要,衣食住行。但發(fā)達國家就因為技術領先,可以賺取成百上千倍的利潤,然后活得很滋潤,坐看別的國家生活在貧困線上。

這真的公平嗎?

所以,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福音,只要中國介入,那些原本不敢企及的東西,馬上變得普惠起來。

比如高鐵。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要不是中國力主自主研發(fā),把高鐵的制造價格打下來,中國不可能造得起這么多高鐵線,而中亞國家更沒可能也沒有希望造上高鐵。

所以,現(xiàn)在一些發(fā)達國家跟中國做生意,就算有技術壟斷 ,他們也不敢叫高價,因為叫高價等于讓中國去自主研發(fā),研發(fā)的結果就是中國最終占據(jù)這個市場,自己最后被淘汰。

因為他們除了技術優(yōu)勢,在成本控制、市場競爭力上毫無優(yōu)勢可言。

所以,有些領域,他們往往不會叫高價,比如操作系統(tǒng),現(xiàn)在大家用的是微軟的,中國沒有自己的大眾操作系統(tǒng) 。為什么?不是中國現(xiàn)在研發(fā)不出來,而是國外的操作系統(tǒng)太便宜了,幾乎跟免費差不多。

如果那一天微軟表示所有的軟件必須交錢,一千塊一個,我敢斷言,不出五年,中國就會有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而且可能還不止一個。

你看微軟的辦公軟件要收費,那中國就會有WPS。

當然,中國還有很多領域需要去拓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中國把價值打下來。

比如光刻機,生產(chǎn)芯片用的。現(xiàn)在最好的光刻機是荷蘭一家公司生產(chǎn)的,但背后技術支持是日本是美國。這種光刻機價格非常貴,中芯國際花一年的利潤定購了一臺,還遲遲拿不到貨。

所以,有的東西,中國不造,不但貴,人家賣也賣得不爽利。

那就自己造。中國的光刻機也在研究當中,現(xiàn)在不如荷蘭的先進,但事情總有一個過程,總有一天,中國也會有自己一流的光刻機。只是這一天到來,荷蘭這家光刻機公司還撐不撐得住就不知道了。

像這樣的,中國還沒有攻克的,還有很多,瓦森納協(xié)定有一個技術限制清單,大部分是對中國限制的。

但網(wǎng)友戲稱,要不是有瓦森納技術清單,中國還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努力,怎么去開科技樹……

瓦森納里技術列表,就是中國復興道路上的副本,中國需要一個接一個攻克這些難關。

中國攻克一個難關,瓦森納技術列表里的內(nèi)容就會少一項。 就等于我們移走了王屋山上的一塊巨石頭。

總有一天,瓦森納技術列表里會被清空。

而達到這個目標,只有一個方法,加大教育跟科研的投入。

現(xiàn)在中國在科研和教育的投入非常大。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中國保持繼續(xù)十年左右的GDP增長與R&D經(jīng)費增長,GDP和R&D經(jīng)費就能雙雙超過美國。

R&D經(jīng)費的增長,帶來的是可數(shù)據(jù)化的改變。

當今世界180個熱點研究前沿,核心論文產(chǎn)生出量,美國第一,152個,英國第二,90個。中國68個,超過德國法國以及日本,位列第三。

PCT國際專利申請,中國位列世界第二,且增率最快。

讓美國感到著急的是,中國的這種科技高投入還在延續(xù)。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中國的科學教育也在加大力度,以前是中學才有科學課,現(xiàn)在小學就開始有科學課。

目標就是在中國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就像任正非所說,以后中國的農(nóng)村都會出現(xiàn)博士生。

國家在努力,個人也要努力,家長也要努力。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科學苗子。


蔣柳,文史作家,歷史自媒體“腦洞歷史觀”主筆,頭條學院講師,國學文化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倡導打開腦洞看歷史。著有《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諸王的游戲》《隋唐不演義》《唐末刀鋒匯》等。其自媒體“腦洞歷史觀”,擁有百萬訂閱,閱讀達二十億人次。

歐美不肯便宜賣給中國的設備,中國只好自己研究,把價格打下來

圖文簡介

在國際上,中國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外號,叫發(fā)達國家暴利粉碎機。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