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
哺乳的媽媽胸小,說明產奶少或是沒奶水。
辟謠:
早期生命發展與營養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著名流行病學家Barker發現了出生體重與成年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關聯,提出了“慢性疾病的胚胎起源的假說”(The fetal origins hypothesis)。這一假說得到著名兒科專家Lucas等眾多學者的臨床驗證,并延伸和發展出 “程序化(programming)” 學說及“關鍵窗口期”(critical windows)的概念。
所謂“程序化”及“關鍵窗口期”是指在生命早期即發育關鍵期,環境因素(如營養不良)的刺激,可對機體某些組織、器官的結構或功能產生長期甚至永久性的影響,從而揭示了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
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預防提前到生命發生和最初的發展階段。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的營養狀況,及營養環境支持的生長發育狀態,通過表觀遺傳為基礎的調控作用,對后續健康狀況產生持續地影響。
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支持了健康和疾病發育起源,即DOHaD(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理論的建立,其重要意義是認知生命最初1000天的營養和養育環境會影響生命的未來,是一生健康的基礎。
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預防提前到生命發生發展的最初階段。其核心內涵包括:
孕期的適宜營養,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
出生后0~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使嬰兒獲得健康生長;
7~24月齡科學添加輔食,完成從以單一乳類為主過渡到食物多樣化,建立健康膳食模式,獲得最佳行為和智力發育。
包括數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頂尖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達成的“哥本哈根共識”中提出,改善1000天關鍵時期的營養是全球健康發展的最佳投資方式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更是通過多種形式,強調對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的關注,呼吁世界各界立即行動,增加對生命早期營養的關注,包括重視孕期營養,出生后的母乳喂養,糾正幼兒早期的營養不良,建立良好的生長軌跡和代謝模式,通過生命早期的投資收獲終生健康的效益。
辟謠專家:蘇宜香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本文由中國營養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