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農科學傳播2019-04-18 09:30

俗話說得好,小麥要高產,“七分種,三分管”。換句話說,小麥的豐產離不開“種”、“管”兩大環節。

一塊地從備耕整地到播種結束需要6-7天的時間,在這期間要實施的技術多達10項,包括品種選用、藥劑拌種、秸稈還田、澆底墑水、施底肥、播后鎮壓等;而播種后到成熟前的6-7個月時間里只需實施5-6項技術,包括春季施1次肥、澆1-2次水,后期“一噴三防”等。

可以看出,耕作播種是技術密集的階段,播種質量高,高產的基礎就打好了,后面的管理也就更加容易。那么到底如何科學“種”、“管”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有關小麥的農業知識。

【課堂】想要小麥高產?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問:小麥是播前澆底墑水好還是播后澆“蒙頭水”好?

  答:小麥播前澆底墑水比播后澆“蒙頭水”好。

為什么?

小麥播前澆底墑水是確保全苗壯苗的重要措施。北方地區入秋以后降水減少,甚至發生秋旱。一般作物收獲以后,土壤墑情已顯不足,澆足底墑水不僅能夠滿足小麥發芽出苗和苗期生長的需要,而且為中期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表層土壤水分不斷減少,根系不斷深扎,后期就可利用深層土壤貯水實現豐產。

怎么做?

在節水栽培條件下,播前澆足底墑水,將灌溉水轉化為土壤水,并通過耕作保持表土稀松,減少蒸發消耗的水分,那么小麥生長期間就可以減少灌溉,讓其自發吸收利用土壤水。

注意

小麥播種后澆“蒙頭水”,雖然有一定踏實土壤的作用,但是其不利影響更大,不僅會導致土壤板結、通氣不良,還會影響麥苗出土或出苗后幼苗生長,進而降低產量。

因此“播前土壤貯足墑,年后無雨心不慌”。

【課堂】想要小麥高產?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問:對旺長的小麥有什么辦法控制?

  答:要想控制旺長,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鎮壓:在麥苗分蘗以后適時鎮壓。鎮壓的時間應選在晴好天氣的上午10時以后,無霜凍時鎮壓。鎮壓時應注意順一個方向,不可反復鎮壓。

  2. 早中耕切斷部分根系:及早中耕、深中耕,在小麥行間深鋤6-8厘米,切斷部分根系,減少養分吸收。

  3. 晚澆冬水:冬灌過早易形成小麥旺長,冬灌應以“夜凍晝消”為宜。

  4. 化學調控:對旺苗可噴施矮化劑(如麥葉豐)調控。

【課堂】想要小麥高產?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問:麥田出現板結、裂縫怎么處理?

答:為防止出現板結、裂縫,生產上應重視增施有機肥,并與化肥結合施用,適當耕作,減少機械碾壓,適時適度灌水,保持土壤濕潤,避免土體開裂。已出現板結和裂縫,要通過鋤劃或鋤劃與鎮壓相結合,破除板結,彌合裂縫。

【課堂】想要小麥高產?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問:為什么麥田會出現一片一片的枯白穗?怎么防治?

  答:近年來,在許多地區,小麥生長中后期麥田常會出現枯白穗,表現為部分小穗或整穗枯死發白。赤霉病、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金針蟲等都會造成枯白穗。

怎么做?

  1.要根據當地病害常發類型以及發生特點,采取綜合措施防治枯白穗。

  2.要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抓好藥劑拌種,病蟲害常發、重發的地塊要在耕地前撒施毒麩(殺蟲殺菌劑拌麥麩)進行土壤處理。

  3.深耕翻土、輪作倒茬、合理澆水等農業措施也可減少病蟲害發生。

  4.利用化學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發展,適時抓好“一噴三防”。

【課堂】想要小麥高產?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問:什么是“一噴三防”?怎么實施?

  答:“一噴三防”是在小麥生長中后期使用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混配劑噴施,達到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早衰的目的,保障小麥增粒、增重、增產。

  “一噴三防”適宜作業期為揚花期至灌漿期。常用殺蟲劑有菊酯類農藥、吡蟲啉、抗蚜威等;殺菌劑有多菌靈、三唑酮、烯唑醇等;葉面肥有磷酸二氫鉀、尿素、微肥。混配劑因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配方。

  除此之外,在噴施時還應嚴格把握劑量和方法。噴灑時間最好在晴天無風上午9-11時、下午4時以后噴灑,每畝噴水量不少于30千克,要注意噴灑均勻,尤其是要注意噴到下部葉片。噴霧后6小時內遇雨要進行補噴。

問:如何預防冬小麥出現“倒春寒“危害”?

  答:預防“倒春寒”應選用抗寒性較好的品種,適當晚播,對前期生長過旺的麥田要適度鎮壓抑制生長,早春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澆水防寒。凍害發生后應及時補肥澆水。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麥田高產,一定要認識到“種”“管”兩大環節的重要性,在提升“種”、“管”技術上下功夫。


想要小麥高產?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圖文簡介

俗話說得好,小麥要高產,“七分種,三分管”。換句話說,小麥的豐產離不開“種”、“管”兩大環節。 一塊地從備耕整地到播種結束需要6-7天的時間,在這期間要實施的技術多達10項,包括品種選用、藥劑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