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戰斗機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飛行員將通過彈射座椅迅速彈出座艙,然后利用降落傘實現救生。同樣,如果飛船發射時出現緊急險情,航天員也會采取救生措施,逃離運載火箭,那個火箭頂部的“尖塔”就是航天員逃生的一種裝置,它的名字叫逃逸塔。我國神舟飛船在發射前30分鐘至起飛后120秒這一階段,或者說從地面至39千米高空范圍內,一旦運載火箭出現故障,航天員將使用由逃逸塔、上部整流罩、飛船返回艙(即航天員座艙)和軌道艙等組成的逃逸飛行器逃離險境。
即將飛入高空的火箭
逃逸塔是逃逸飛行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際上它是一種小型固體火箭,由主發動機、控制發動機、分離發動機等部分組成。當出現險情需要逃逸時,
它迅速點火發射,攜帶飛船返回艙和軌道艙等快速飛離運載火箭,最后返回艙借助降落傘安全著陸。實際上,這種逃逸方法利用載人飛船返回艙作為救生艙,使用逃逸發動機提供“逃逸”的動力。如果發射飛船的運載火箭起飛正常,120秒時逃逸塔將被拋掉,它會墜落在預定的火箭安全落區內,不會傷人。
逃逸塔
我國神舟飛船從航天員進艙、發射入軌、在軌飛行、返回著陸,直至航天員出艙,都設有特殊的應急救生系統,而有塔逃逸只是多種救生措施中的一種。在飛船發射階段,由于震動、過載等惡劣環境的影響,運載火箭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最大,容易對航天員構成生命威脅,因此,各國的載人飛船都裝有逃逸飛行器。
在世界載人航天的歷史上,逃逸塔曾多次挽救過航天員的生命。1983年9月27日,蘇聯航天員季托夫和斯特科洛夫乘聯盟-T號飛船升空,火箭第一級剛噴出火焰,就發生了嚴重故障,起飛90秒后一聲悶響,火箭頓時燃起大火,爆炸就在眼前。在危機時刻,航天員迅速啟動逃逸救生裝置,裝在火箭頂部的逃逸塔帶著載有2名航天員的飛船“呼”地脫離了火箭,6秒后,火箭發生了爆炸,逃逸塔帶著飛船升高到950米高空,然后返回艙分離,靠降落傘在距離大火熊熊的發射臺4000米外的地方安全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