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喂孩子,一直被視為一大家子的人生頭等大事。

 

既是大事,講究必多。于是各種“禁忌”、“妙招”層出不窮,什么要吃木瓜下奶啊,要吃鵝蛋解胎毒啊,聽著都跟修煉到了褃節兒上臨要得道得去除妖氣似的。

 

這類說法還有個特點,就是特別能相時而動,各種變體極具創新性——母乳會引起嬰兒過敏,產后抑郁會影響奶水質量——感覺特別與時俱進吧?但就如我們都知道的,這些說法好多都不靠譜。

 

我們梳理了12條有關母乳喂養最廣為流傳的謠言。雖說謠言年年有,大家早就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但還是希望這12條謠言可以留在今年,能讓大家尤其是媽媽們收獲正確的知識,不要在來年繼續讓這些不靠譜的說法困擾了。

 

謠言1

初乳里面有胎毒要先吃鵝蛋化解后才能喂奶

“胎毒”并不存在,母乳里更不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嬰兒常見的過敏、濕疹、皮炎等都有各自的發病原因,只是古人未能有足夠的醫學知識,只能概歸入“胎毒”這一模糊的概念。

解析1

 

謠言2

初乳是最有營養的!一定要給寶寶吃初乳

人初乳肯定是珍貴的,但也絕非非吃不可。更重要的意義在于 嬰兒盡快吮吸母親乳頭,能讓泌乳反射在第一時問啟動 ,保證后面嬰兒對奶量的需求。

解析2

 

謠言3

乳乃血所化,靜置三年可看到變回血液

乳腺由汗腺分化演變而來,血液會為乳腺帶去氧氣和營養物質,但正常情況下血紅細胞無法通過血管壁,所以乳汁中不可能有血紅蛋白和成血細胞。所謂“放三年變血”更是無稽之談。

解析3

 

謠言4

米酒和穿山甲可以下奶

酒精會通過乳汁分泌被嬰兒吮吸到,影響其身體和智力發育;穿山甲也沒有任何特殊成分可以“下奶”。由于米酒呈奶白色,穿山甲的“穿”給人通乳的感覺,故而產生這種附會的說法。

解析4

 

謠言5

產后抑郁會影響母乳質量

產后出現抑郁情緒是常見的,癥狀或輕或重。但沒有任何研究證據表明,母親體內會因情緒波動產生毒素,更不會因母乳喂養毒死嬰兒。

解析5

 

謠言6

母乳喂養會傳播乙肝

寶寶從媽媽傳染上乙肝基本上是在分娩過程中,母乳喂養不會增加乙肝媽媽所生嬰兒的乙肝感染風險。

 

 

只有同時符合以下所有條件感染才可能發生:

媽媽與寶寶的體液發生交換(媽媽出現乳頭破損,同時寶寶出現腸胃傷口);

媽媽的乙肝病毒濃度很高;

小孩對乙肝病毒沒有免疫力(如接種疫苗后沒有免疫應答)

 

好難.....

解析6

 

謠言7

母親發燒不能給孩子喂奶

上感類發燒 ,正常喂奶,乳汁不是病毒傳播的途徑,反而能把抗體給寶寶; 胃腸道疾病引起的發燒 ,正常喂奶,注意戴口罩多洗手,不親吻寶寶; 乳腺炎引起的發燒 ,更得繼續喂奶,否則會加重堵奶;超38.5℃可吃寶寶用退燒藥否則奶太燙寶寶可能不吃,另外媽媽體感非常不適。

解析7

 

謠言8

寶寶拉肚子是對母乳過敏

母乳過敏發生率極低。首先應該懷疑 細菌感染 ,其次懷疑輔食導致腹瀉,還有寶寶口服藥物引起過敏;此外懷疑 配方奶粉中的牛奶蛋白過敏 (即便改為全母乳喂養,之前的過敏癥狀仍可能存在)。

解析8

 

謠言9

寶寶總是哭就說明奶不夠

如餓、腸絞痛、沒睡夠、沒有安全感、尋求安撫都會引起嬰兒哭,如果每次都以為是餓、都以奶頭作為安撫,反而不好。

解析9

 

謠言10

寶寶一歲后母乳就沒營養了

母乳營養不會因為喂養時間長而改會因為喂養時間長而改變,只會隨著孩子添加輔食,吃母乳漸少而減少分泌量。WHO建議堅持母乳喂養到兩歲。

解析10

 

謠言11

嬰兒除了母乳還需要補充水分

母乳含水量達到88%,完全滿足六個月內寶寶對水分的需要,水反而占據胃容量。但 六個月后隨著輔食的添加,需要適量喝水 。

解析11

 

謠言12

剖腹產會使母乳中有大量麻醉劑殘留

剖腹產后,母親的初乳中可能會殘留少量麻藥,但含量不足以危害到寶寶。 有一些產后輸液用藥有可能隨血液循環進入乳汁,但很快會代謝出體外 ,對乳汁分泌和乳汁成分的影響很小。

解析12

 

排版:陳小磚

題圖來源:pexels

原文鏈接:http://zone.guokr.com/area/gates_newborn/article/409671/

文版權屬于果殼網(guokr.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商業使用請聯系果殼

鵝蛋解胎毒?穿山甲下奶?......這是哺乳還是修仙?

圖文簡介

我們梳理了12條有關母乳喂養最廣為流傳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