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突發大火,全世界為之感傷;前不久,京都一家著名的動畫制作公司慘遭縱火,許多珍貴手稿丟失,而且造成人員傷亡的新聞也很令人痛心。火的運用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失控的火會造成巨大的災難。科學家們如何研究火,從而試圖降服這頭可能失控的猛獸?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宗若雯將和我們分享:《火焰很美,失控則為猛獸——我們做的就是為了降服這頭猛獸》
宗若雯演講視頻:
以下為宗若雯演講實錄:
我是宗若雯,是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名老師。

火災實驗室是做什么的?簡單來說,為了預防火災的發生、減小火災的損失,我們在實驗室里面放了一把火。

自從有了火,漆黑的夜空才被照亮,人類文明的火花才開始被點燃。火的燃燒有各種各樣的形態,異常美麗;但是如果失去了控制,就會變為一頭猛獸。

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火行為叫做火旋風,它常見于在森林火災與城市火災中。與一般火災相比,火旋風會使燃燒速率、火場溫度以及火焰高度(可以達到幾十米)變得異常兇猛,是一種災難性的事故。

我們在實驗室進行了小型的火旋風實驗。可以看到,裝置里面的氣體被加熱后,會形成內外壓力差。同時,由于鋼化玻璃的阻擋作用,外界的空氣會從四周的氣流通道卷吸進去,形成剪切力。如此,空氣在火源周圍,以火源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旋渦狀流動,最后導致了火旋風的發生。
其實,無論是火旋風還是其它形式的火災,都是一種 失控的燃燒——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失去了控制 。

燃燒有三個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能量),缺一不可。
燃燒三要素
1 | 可燃物,包括紙張、木屑、汽油等。 |
2 | 助燃物,多數情況下是氧氣。但也有特例:鎂可以在氮氣中間燃燒,此時氮氣也成為助燃物。 |
3 | 點火源,如明火、日光聚焦、雷電等。 |
我們在火災防治的時候,只要把任何一個元素去掉,就可以達到目的。

改變可燃物。包括移走可燃物、給材料加上一層防火涂料或者阻燃的成分。家里的燃氣著火要關掉氣閥,就是改變可燃物的例子。
隔絕氧氣。用濕棉被鋪在著火的地方,或者用二氧化碳作滅火劑,都能起到隔絕氧氣、窒息火焰的作用。
消除點火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水冷卻。
火災科學是一門 多學科交叉的科學 。材料的點燃-發生-發展-衰敗,整個過程都有自身的動力學演化規律。
大家一提到火災,可能會想到消防或者滅火;而我做的一些工作有關火災調查,會和司法機構或者一些刑偵案件有關系,可能跟大家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我們做的事情,其實就是 利用火災動力學,對整場火災事故進行一些逆向推演 :火災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它是什么時候發生的?當時的火場最高溫度大概是多少?燃燒時間是多久?……這些都是我們要追溯的關鍵參數。通過現場殘余痕跡,采用化學儀器進行分析,實驗及計算機模擬等方法可以重現火災過程。
下面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
01
煙頭扔到地面汽油中,會導致熊熊大火?
電影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把一個煙頭扔到地面的汽油中,會引起熊熊大火。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做實驗驗證一下這個我們信以為真的常識呢?
我在美國ATF(酒精、煙草與火器管理局)工作過一段時間,也參加過他們的培訓。他們做了4000多次實驗,不斷地把煙頭扔到汽油液池里進行點燃實驗,但是從來沒有一次著火。
可燃液體為什么能夠發生燃燒?原理很簡單:可燃液體可以變為可燃蒸氣,而可燃蒸氣只有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夠被引燃。事實上, 只有在有明火的情況下,可燃蒸氣的濃度才能達到可燃程度 ,顯然煙頭是沒辦法的(煙頭的溫度一般為200~300度,但是火柴可以達到1400度)。
02
煙頭會點燃沾有汽油的衣服嗎?
我們再來看一個簡單的刑事案例,同樣發生在美國。一名男子供述,他正在自家院子里給除草機加油,他女朋友突然從后面抱住了他,所以汽油就撒在她身上了;他當時正好叼著個煙,然后煙頭也掉到女朋友身上了,導致這名女子被燒死。

調查人員不斷地進行各種實驗,把煙頭一遍一遍地往假人身上扔,沒有一次著火;直接貼到衣服上,也沒有著火;直接拿火柴或者打火機點火靠近衣服,才發生了火災。所以證明了此人說的是謊言,而這個事件是一個 故意的謀殺,而不是一個這種意外的傷害 。
這就告訴我們,很多大家包括罪犯都信以為真的事情,其實需要批判性思維來驗證。
03
洗衣籃失火,會引起洗衣店火災?
大家也許聽說過,有的投保人為了索取保險金,會把自己的房子點著。下面這個案例,同樣發生在國外。一家洗衣店發生了一場火災,看上去是塑料洗衣籃(里面堆了很多衣物)起火引起的。

盡管洗衣籃被燒掉了,但調查人員發現,熱水器和爐子之間有一根熱水管,上面焊接的銅管熔化了。銅管的熔化溫度大概是250~300度,而頂棚的高度大概是2.44米。如果只是塑料和棉質衣物起火的話,熱釋放速率大概也就200千瓦,此時火焰高度只有1.2米——不可能達到2.44米。但如果存在助燃劑(比如汽油),熱釋放速率就會達到900多千瓦,火焰高度就會是2.8米,遠超2.44米。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認識到, 火焰的高度是判定有無助燃劑的一個重要指征;起碼可以提供一個角度,讓我們產生懷疑 。
04
火災證人目擊的位置,真的能站人嗎?
靠近火源,雖然沒有接觸,但是我們會感到熱。熱輻射通量(單位面積接收到的熱量)也是火災動力學里一個常見的參數,可以驗證證詞真偽。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證人描述火場的現象,非常詳細。但是調查人員在調查中發現, 他所站的位置在火災發生時接收到的熱輻射通量,已經超過人體耐受值 ,產生了懷疑——最后果然調查出這個人其實是縱火犯。
所以,火災科學對于現實生活和司法過程,都很必要。
05
慘烈的爆炸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
再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天津港爆炸事故,造成了很慘烈的后果。

事故的原因,其實是集裝箱里硝化棉的濕潤劑散失,然后在高溫(天氣)等因素的作用下,導致硝化棉的熱分解加速;但同時積熱難以散去,發生了自燃,就引起相鄰集裝箱內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險化學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最后導致堆放于運抵區的硝酸銨等危險化學品爆炸。
事故發生后,調查人員對現場殘渣進行采集,通過各種正向、逆向實驗,最后得出來這樣的結論。
我們在實驗室,會做各種各樣的火災實驗:從小火到大火,從發生到全面燃燒。一間普通的室內住房,紙質簍、窗簾、沙發……從引燃到轟燃(火災發展過程的突變現象,從局部燃燒躍升為全面燃燒)過程非常快,也就兩分半鐘。所以火災無情,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預防。

前不久(7月18日),日本京都的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燃起大火,現場真的非常慘烈,共造成33人遇難。很多人在往屋頂逃生的路上,就疊加著,死在那里了。整個火災其實現在已經非常明白了,就是人為縱火。縱火犯當時潑灑了很多汽油,瞬間火焰就升到幾米高的高度,而且蔓延速度極快,火災報警器和一些其它的防火設備都沒有時間運作。
對于這樣慘烈的火災,我們可以說,明天和意外誰先到來,永遠不知道。 我們只能做好最好的預防,防范于未然 。
火災發生過程中,如何安全求生也是需要大量宣傳的知識。請注意,我們講的是“火場求生”而不是“火場逃生”。大家遇到火以后,可能第一反應就是逃,但是如果火勢很大,煙氣充滿了整個樓道,這時候“逃生”就變成了“喪生”。

一般情況下,樓道遇到火災,不要逃——退回自己的房間把房門關緊,等待救援。這是一個很好也很理智的方法,因為煙氣擴散的速度要比人快得多。不過如果室內著火,一定要趕緊出去,還要把房門關住——如果把房門敞開,煙氣和火就隨著人一塊跑到樓道去了。所以,發生火災時我們 一定要有科學的求生意識 。
超高層的火災現在也非常多,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千萬不能坐電梯。此外,每15層會有避難層,可就近前往避難層躲避。

小區里的電瓶車,它的材料有很多易燃物質和可燃物質。對于電瓶車在樓道里充電引起的火災,一分鐘之內,火災溫度就能達到600度;三分鐘之內,就能達到1200度。這時候如果沿著樓道往外或者往樓頂逃,火和煙氣很快就會充滿;所以還是要退回到房間里頭去,“關門大吉,等待援救”。
我們一般講火災“猛于虎”,但具有潛在火災隱患的電瓶車是“猛虎中的猛虎”。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時也要記住,樓道里面不能放電瓶車充電。

很多火災事故其實會循環再現,歷史總會有驚人的、相似的一面。2003年,美國羅德里島夜總會發生了一場火災:現場燃放的煙花不小心點燃了舞臺后面的隔音材料,在短短三分鐘內,大火就充滿了整個房間。雖然夜總會有另外三個緊急出口,但人們都只知道檢票入場的那一個,就都涌向了那里。現場的濃煙和整個斷電的系統阻擋了人們的視線,混亂中形成了踩踏事故,造成了10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而同樣的悲劇在2008年深圳舞王俱樂部再次發生,也是在歌舞廳里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火災。人們沿著一個狹窄的10米通道往外跑,最后也是擁擠踩踏,造成43人死亡,80多人受傷。所以, 如果不從歷史中間吸取教訓的話,很多悲劇會重蹈覆轍 。
作為安全工作者,安全意識和科學求生是我們一再強調的,要把它培養成一種本能習慣。因為當你遇到各種災害,生死就是一念之間。
這里可以套用一句話,來自美國探索頻道推出的一個災害教學片《浩劫求生》,我覺得講得非常深刻: 希望你永遠不必經歷這些災難,但萬一遇到了,你將會有所準備。你要成為幸存者,還是統計數據中一員,選擇權在你 !

這是我們實驗室的Logo火鳳凰:鳳凰在火焰中間,或者重生,或者毀滅。我們希望能用人類的智慧掌握火災發展的規律,把災難控制在最小的損失范圍內,最終降服這頭猛獸。
謝謝大家,這就是我的分享。

演講嘉賓宗若雯:《火焰很美,失控則為猛獸——我們做的就是為了降服這頭猛獸》
作者:宗若雯
編輯:麥芽楊、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