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嚴重影響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威脅人類的生存。為了讓世界能夠重視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2009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0月13日指定為國際減災日,意在提高人們在防災減災中如何采取行動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而如果想要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就需要我們對一些常見的自然災害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了解這些自然災害嗎?

1.暴雨

根據(jù)我國氣象部門規(guī)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為“特大暴雨”。暴雨來臨時,往往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狂風大作。

避險要點

(1)房屋處于低洼地勢的居民,應及時轉(zhuǎn)移到安全地點。

(2)簡易住房不要搭建在河道附近或山坡上,應搭建在開闊、平坦的地方。

(3)開車要切記不要走不熟悉的積水路面。在低洼處拋錨,應立即離開車輛到高處等待救援。

?

?

2.雷電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放電現(xiàn)象,產(chǎn)生雷電的條件是雷雨云中有積累并形成極性,通常伴隨強對流天氣過程發(fā)生。

室外避雷要點

(1)帳篷不要搭在大樹下,避免遭受雷電。

(2)應遠離樹木、電線桿、煙囪等尖聳、孤立的物體以及地震損毀的建筑。不宜進入孤立的柵屋、崗亭等建筑物。絕對遠離輸電線。

(3)不要呆在高處或狂奔,找一塊地勢低的地方蹲下,雙腳并攏,身向前屈。

(4)盡快離開水面及其他空曠場地,打雷時不宜打傘,不宜把金屬工具等物品扛在肩上,更不要撥打手機。

室內(nèi)避雷要點

(1)一定要關好門窗,盡量遠離門窗和外墻壁。

(2)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電器,建議拔下所有的電源插頭。

3.地震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巖石圈的不同部位受到擠壓、拉伸、剪切等力的作用,逐漸積累能量,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在某些脆弱部位突然破裂,釋放的彈性能引起的振動叫地震。

避害要點

(1)遇到地震要冷靜,逃生不可乘電梯。

(2)教室避震就近藏,盲目亂跑無希望。

(3)身在高樓勿近窗,結(jié)實支撐物下藏。

4.山洪、泥石流

山洪泥石流常與暴雨相伴發(fā)生,氣象部門在預報暴雨時往往和自然資源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山洪泥石流地質(zhì)災害預報。在山洪泥石流多發(fā)季節(jié),應該及時收聽這類預警預報,并采取防范措施。

突遇山洪或泥石流怎么辦

(1)發(fā)現(xiàn)山洪或泥石流襲來時,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沿溝谷往上游或下游跑,應向溝谷兩邊的山坡上面跑。

(2)千萬不要橫渡泥石流或涉水過河。

(3)在溝谷內(nèi)逗留或活動時,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zhuǎn)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5.冰雹

冰雹降自對流特別旺盛的積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氣流比一般雷雨云強。冰雹對農(nóng)業(yè)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打死的情況也常常發(fā)生。因此,雹災是我國嚴重災害之一。

避險要點

(1)不要隨意外出,老人小孩一定要留在家中。

(2)戶外人員可找盆筐、木板或利用隨身的書包等物遮擋頭部,蹲下躲避,不要亂跑。

(3)在做好防雹準備的同時,還要做好防雷電的準備,不要在高樓屋檐下,煙囪、電線桿或大樹底下躲避。

6.臺風

臺風,是發(fā)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

避險要點

(1)關緊門窗,妥善安置易受臺風影響的室外物品。如果是危舊房屋,應馬上轉(zhuǎn)移避險。

(2)如果在戶外,千萬不要在臨時建筑、廣告牌、鐵塔、大樹附近避風避雨。

(3)如果你正在駕車,則應立即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

(4)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5)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則應立即上岸避風雨。

(6)強臺風風力減小后,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處多待一段時間,因為此時可能是臺風眼經(jīng)過,后面還會有狂風暴雨襲來。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國際減災日:了解災害知識,從容應對災害

圖文簡介

2009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0月13日指定為國際減災日,意在提高人們在防災減災中如何采取行動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