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崔永杰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
“遼寧艦”為什么要拆掉重型反艦導彈發射器?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資料圖)
“遼寧艦”是由前蘇聯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瓦良格”號續建而來。由于政治、科技和經濟上的種種原因和限制,前蘇聯一直是抱著載機巡洋艦是理念來發展航母的。“庫茲涅佐夫”級的設計思路是由艦上起飛的戰斗機維護制空權,由航母上發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來對付美軍的航母。雖然如此,庫艦采用的滑躍起飛與阻攔著艦方式,加上五萬噸以上的排水量,各項指標已經很接近美軍的航母了,是我國學習使用航母的最好樣板。
我國續建“瓦良格”號的初衷主要是為了將其作為航母訓練艦使用,目前的主要應用是在航母的使用上進行技術摸底,培養一批航母使用人才,為我國未來建造和裝備更先進的航母打下堅實的基礎。就目前而言,航母甲板上安裝的12具大型的SS-N-19“花崗巖”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對我國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不予引進導彈和使用。但這不排除我國在已經具備的雄厚的工業制造能力下,以后將“遼寧艦”改裝成更先進的作戰型航母的可能性。
俄制“花崗巖”反艦導彈是冷戰期間前蘇聯飽和攻擊理念的產物,雖然威力強大,但又大又笨,早已過時,引進過來只能是累贅,白花冤枉錢。我們國家自己有更好,更先進的反艦導彈,根本不需要這巖那巖的。
航母就是航母,其打擊的手段就是飛機。航母作為巡洋艦使用發射艦載反艦導彈就是不務正業。何況巡洋艦這一艦種在現代海軍中已經消失。
崔永杰:海洋軍事科普專家,就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4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內外海軍艦艇,潛艇與作戰飛機的高精度數字模型仿真與隱身性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雷達和導彈等裝備對目標的識別,跟蹤與鎖定,艦船與飛機等航行器的隱身性優化設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