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魚膽可以清肝明目的說法由來已久,實際上,魚膽并不能隨意吃,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錯食魚膽而中毒。

實際上,魚膽的藥理作用只有在和其他藥物混合之后外用才能起效,內服無用,甚至有害,中毒后輕則腹瀉、昏迷,重則腎臟衰竭,甚至死亡。這是為什么呢?

魚膽就是魚的膽囊,主要用來容納魚類肝臟、胰臟分泌的膽汁。魚膽汁的主要成分有膽酸、牛黃膽酸、氫氰酸、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以及組織胺等成分。經過實驗證明,鯉醇硫酸酯鈉會引起人類中毒,此外,氫氰酸作為一種氰化物同樣也有毒。魚膽中毒的劑量不需要很大,一般情況下,一條0.25千克重的草魚,其魚膽就可以使人中毒,而一條2.5千克以上的魚,它的魚膽就可能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此外,吃熟魚膽或者把魚膽泡酒服用也是不安全的,魚膽中所含的毒素不易被高溫或酒精所破壞。

?

魚膽中毒有哪些癥狀和表現呢?

?

在食用魚膽后半個小時到十四個小時之內,可能出現胃腸道不適,表現為腹部疼痛、頻繁嘔吐以及排出黃色水樣或稀爛不帶膿血的大便;比較嚴重的魚膽中毒患者,除了上述胃腸道癥狀外,還會出現肝臟損害,表現為肝臟腫大、肝區觸痛、皮膚及眼鞏膜發黃以及血清轉氨酶升高等癥狀;腎臟出現損傷,表現為腰痛、腎區叩擊痛、少尿、無尿或者蛋白尿以及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尿中有血紅細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統損害,表現為血壓升高或降低,下肢、面部甚至全身水腫;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嗜睡、頭痛、神志模糊甚至抽搐昏迷等;更有甚者會出現發熱、休克以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病理過程。

遺憾的是,魚膽汁中成分過于復雜,含有多種有毒物質,因此,目前還沒有針對魚膽中毒的特效解毒藥。當前最為有效的搶救方法是盡快進行血液透析。可見,魚膽中毒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其實,如果我們想要明目清肝、清熱解毒,市面上的藥物還是有很多的,沒有必要相信未經證實的民間偏方,更不要擅自服用藥物。身體有任何不適都應在醫囑下合理用藥,以免發生危險。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魚膽不能隨意吃

圖文簡介

食用魚膽可以清肝明目的說法由來已久,實際上,魚膽并不能隨意吃,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錯食魚膽而中毒。魚膽就是魚的膽囊,主要用來容納魚類肝臟、胰臟分泌的膽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