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轉,它們的軌道大小不同,運行的速度和周期也不一樣,通常它們散布在太陽系的不同區域中。而當它們同時運行到太陽的一側,匯聚在一個角度不大的扇形區域中,人們把這一現象稱為“聯珠”。一般來說,行星的數目越多,會聚在一起或排成一線的機會也越少。因此,九星聯珠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天象。科學家們也把較多行星聚集到太陽一側的現象叫做“行星會聚”。
?
?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有一個疑問,九星聯珠明明才八顆行星,為什么要稱為九星聯珠呢?應該是“八星聯珠”。在這里就要插播一條信息了,那就是“冥王星降級事件”。冥王星自1930年被發現以來,長期被列入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但隨著天文學家對太陽系中的天體不斷了解,最后發現太陽系中還存在與冥王星類似的天體,于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重新討論太陽系行星概念,在2006年通過了新定義:“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并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按照這個標準,冥王星便被開除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但九星聯珠卻沒有把它開除。
其實,在九星聯珠的概念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限定,那便是“區域”限定,
當九顆行星位于太陽一側,且處在一個遠小于180°的扇形區域里。那為什么要加一個區域限定呢?因為,八大行星及冥王星要在太陽的同一側排成一條直線至少需要幾百億億年時間,換言之,八大行星及冥王星自誕生以來,還沒有過形成過這樣的現象。所以,天文學家便放寬了條件,但僅僅是這樣也非常難以實現。
除九星聯珠外,我國早在西漢初年,還發現金星、木星、水星、火星以及土星等五大行星,在經過一定時期后偶爾會形成“五星聯珠”,有時加上與日、月相復合,聯為一線,可能會形成“七曜同度”,它們和九星聯珠原理相似,并非神奇現象。
?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