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通信系統對戰爭走向具有重要影響。與現有通信系統相比,5G通信技術在傳輸速率和穩定性方面有質的飛躍,可以輕松滿足未來戰場的通信需求。那么,從古至今,戰場通信發生了哪些變化和升級?通信又是如何左右戰爭走向的呢?《軍事科技前沿》推出“通信改變戰爭”系列文章進行深度解讀。

  對于中古時代的戰爭決策者而言,感知戰爭的態勢通常要比獲得勝利更加困難:不管你是皇帝、君主、大元帥還是埃米爾,想要在轉瞬之間就得知千里之外,甚至是千米之外的戰況都是不太可能的事兒。

  換句話說,戰爭決策者要么呆在自己的宮殿里,焦急地等上十天半個月來得知已經落幕的戰爭結果,把一切交給現場指揮官隨機應變;要么就把國政大權讓出,寄希望于自己的戰爭藝術足夠犀利。

  圖為英國在19世紀建立的“環球紅線”電報系統,它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權。(來源:University of Oxford)

  而在多年的單方面對弈之后,很快有人察覺到了贏得一切戰爭的先機:只要在通信技術上更進一層,勝利就已然是唾手可得。

  帝國的余暉:不堪重負的驛站和烽火系統

  作為古代中國權力上傳下達,以及戰爭決策的核心,驛站和烽火系統的精密合作往往令首次接觸到它們的西方人贊嘆不已。

  從預警的層面來看,沿著山脈關隘修建的防御墻和烽火臺能把外敵入侵以光信號的“接力”模式迅速傳達至軍隊駐地,能夠有效挫敗小規模的襲擾打擊。

  而從戰爭決策的層面來看,遍布大陸各個角落的驛站、驛馬和驛卒能夠在最快十幾天內把戰況送到首都,一來一回只需要一個月出頭,以前工業文明的角度來看已經是速度飛快了。

  但即便如此,遙遠邊境發生的戰爭仍舊完全在宮廷的控制范圍之外。一旦整支部隊嘩變、投降甚至是叛變,不僅是宮廷本身被蒙在鼓里,就連現場周遭友軍和地方官也根本沒有“報告上級”的余地,只能在有限的信息條件下自尋出路,局限性可見一斑。

  不過,即便是從眼下來看異常原始的驛站通信系統,在規模龐大的前提下也會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造成十足負擔:蒙古帝國為維持全國邊境的信息通達,就飼養了多達30萬匹驛馬。這些驛馬的草食挽具,連帶著驛卒的吃穿用度,有時甚至能把武功赫赫的大帝國生生壓垮。

  沒有驛馬的成吉思汗:顛覆戰爭決策的電報

  圖為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布設電報線路的英軍隊伍。(來源:Distant Writing)

  通常來說,發生于十九世紀中葉的,克里米亞戰爭中首次出現的線膛槍炮和火車往往被認為是“現代戰爭”這一概念的核心。從這場戰爭開始,列強無不開始重視手中武器的先進程度,裝備代差真正成為擺到桌上的重要議題。

  但從戰爭決策者的角度來看,真正使得克里米亞戰爭和之前的大小沖突“大不相同”的核心仍是通信技術:憑借著馬車和鐵犁挖出的,長度往往達到數十英里的電纜溝,戰地指揮官終于可以近乎“及時地”向后方指揮所,乃至是萬里之外的英倫三島匯報戰爭進展。

  具體而言,如果有需要的話,英軍指揮部里的任何一名參謀軍官都能依靠戰地網絡,在幾分種內與距離幾十英里外的軍團將領通話交流,或是通過海底電纜在黑海沿岸的瓦爾納(保加利亞城市)中轉,向倫敦上傳下達戰場情況和指令。

  相比英國人這種“以小時計”的信息傳達和反饋機制,仍在依靠鐵路和驛路系統收發信息,反應速度“以天計”的俄羅斯帝國立刻就落了下風,在決策無法貼合戰場需求的前提下,俄羅斯帝國在黑海沿岸始終難以拼搶到主動權,繼而落敗的下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溝通基本靠養殖:巴黎圍城中的信鴿網絡

  圖為普法戰爭后期巴黎圍城戰中,攜帶信鴿升空突破德國包圍圈的法國熱氣球。(來源:Microscopy)

  當然,有線電報和海底電纜的出現,使得日不落帝國的觸角已經伸向了全世界各地,獲得信息不再是什么要累死驛馬驛卒的殘忍事。

  但對于英國之外的其它歐陸列強而言,不管是隨軍特設的電報小組,還是線纜遍布全世界的“環球紅線”有線電報系統,都已經顯得太為奢侈,并且不夠靈活——普法戰爭后期被圍困的巴黎城當然沒有讓市民冒著槍彈炮火出城鋪設線纜的能力,法國人必須另想辦法。

  在19世紀末期的航空狂熱背景下,熱氣球很快被巴黎市民祭出成為跨越德軍地面封鎖線的“良方”,但風向的限制使得這些氣球“能去難回”。最終,規模有限的,甚至是私人飼養的信鴿被召集起來,取代了熱氣球上的大膽市民,成為了遞送關鍵信息的戰爭信使。

  而為了讓這些鴿子在回程時的消息攜帶效率最大化,幾乎一切巴黎城內的先進技術都被應用到了這些信鴿上:比方說當時用于攝影成像的火棉投影膠片,能夠以0.3克的重量容納20個單詞容量的信息——這意味著每一只突破重圍的信鴿能夠為巴黎城內帶回約240條“短信”,在戰時這無疑價值千金。

  也正因為信鴿在巴黎圍城戰中異常突出的表現,在整個十九世紀末期“信鴿養殖”成了軍隊研究的重要課題,幾乎所有列強都在研究信鴿網絡如何把軍隊通信的效率最大化……直到無線電的出現再度改變了這一切。

  出品:科普中國

  策劃:趙清建

  作者:旋鈕工作室

  監制:光明網軍事科技前沿

【通信改變戰爭】陸上霸權的誕生:克里米亞和巴黎城下的通信革命

圖文簡介

有線電報的出現,首度讓世人認知到一個簡單的事實:在通信技術上取得優勢的一方將同時占據戰略和戰術高地。至此通信技術的革命周期不斷縮減,程度不斷加強,沒有跟上潮流的玩家只有吃敗仗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