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去海邊度假消暑的好季節。但每年的這個季節,同樣是海上溺亡事件的高發期。那么,看似平靜的海面下真的安全嗎?
據近些年的數據統計,離岸流已成為繼風暴潮、海浪之后,給人們濱海旅游造成危害的另一海洋災害。大約90%的海邊溺水是因為離岸流引起的,夏季離岸流相對更加嚴重,且它的出現具有突發性,比較難預測。
?
?
什么是離岸流?
?
離岸流是在海面波浪的輻射應力及壓力差作用下,海浪破碎后堆積至岸邊的壅高水體再穿過碎浪帶,回流入海的條帶狀表面流。離岸流流速大多在每秒0.3至1米,最快可達每秒3米,其長度可達30至100米甚至更長。它的流向幾乎與岸線垂直,可將強壯的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引起溺水。從水文地質角度來看,靠近熱帶地區巖石海岸的海灘更容易產生離岸流,落潮時離岸流風險較其他時刻更大,夏季離岸流相對更加嚴重。
同時,不論天氣狀況和海灘類型如何,離岸流都有可能突然出現。離岸流通常不聲不響,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人們身陷其中才會發覺。并且,由于離岸流的流速很快,流幅狹窄,不只是一般的戲水者,甚至連救生員在受訓時也常被其拉向外海。
?
如何判斷是否有離岸流呢?
?
1.離岸流通常在岸邊高處更加容易判斷,多為有白色泡沫或渾濁泥沙等集中漂離岸邊并流向深水的相對平靜水域。
2.低潮、大浪、夏季時更容易產生離岸流,所以去海灘前需查閱當地落潮時間,要保持警惕。
3.淺灘沙槽、海岬、礁石或結構物附近也是離岸流高發區域。
?
遭遇離岸流該如何自救?
?
1.遇到離岸流后千萬不要慌張,離岸流只會把你帶向外海,不會往下拖,要保持冷靜,吸足氣,盡量讓身體漂浮起來;
2.被卷入離岸流后不要與之對抗,切勿原地掙扎或試圖垂直逆向游向海岸,應該用最省力的踩水或漂浮來應對,并通過呼叫或揮手尋求救援;
3.放松自己,在沒有得到救援后,要“隨波逐流”,盡快朝與海岸平行方向游離離岸流后,再游回岸邊。
夏日里,海灘是人們都向往的地方,盡情地狂歡也是人們擺脫炎熱、釋放自我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海濱旅游要做到安全第一。所以,下水游玩前,一定要選擇有安全保障、有救生員在的海域,不擅長游泳的,一定不要獨自下水。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