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是科學家”將舉辦第十二期活動
“從達·芬奇到愛因斯坦”

本期演講嘉賓
邱志杰
藝術策展人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
藝術家怎么教AI創作地圖、畫畫和寫書法?
邱志杰采訪視頻:
2019年央美研究生畢業展上,一位觀眾在畫作前駐足,說,畫得太好了,我在里面看到了一種孤獨,長途旅行后的疲憊和孤獨。
畫的作者叫夏語冰,指導教師寫著“邱志杰”。
“沒有夏語冰這個人。作者是微軟小冰。”指導教師本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說,“如果你不說那是AI,是足以騙過正常人的。這就證明了小冰其實 通過了圖靈測試 。”

印有微軟小冰畫作的手提袋| 網易新聞
通過“打分”反饋,是邱志杰指導夏語冰或者說訓練AI小冰的方式之一。“我不會就一筆來判定,而是會對整張畫的色彩關系和效果來進行判定。 除了打分,也有一些具體的建議 ,比如,如果畫特定風格、這樣的景物,某些地方建議用更加細碎的色點來表達,而且色點不要太均勻。”
除了訓練微軟小冰作畫,邱志杰做的另外一項嘗試是: 訓練京東AI寫書法 。“要訓練AI有效地像人這樣來寫字,而不是只是做一個字體或者字庫,你肯定得要去進入動態的狀態。比如,惆悵的筆法寫出來,銳角就不會特別多,銳角一多,往往比較歡快。比如我寫‘笑’,最后一筆會挑起來,類似‘蹬蹬鐺鐺’歡快的節奏感;而惆悵的節奏感,是二胡那種迂回的情感,跟連綿有關——這些都是可以定量的。”
2019年初,“邱志杰:寰宇全圖”在UCCA展出。作品包括他和京東AI合作的互動軟件裝置《京東AI生成地圖》。

“邱志杰:寰宇全圖”|ucca.org.cn
“創作地圖”是邱志杰的重要工作之一。從2010年開始“世界地圖”的創作,如今,他已經創作了200張水墨地圖。萬物系列、眾生系列、自傳系列、敘事系列、空間系列、行動系列…… 200張水墨地圖承載他的邏輯、思想和對世界的認知與歸納 。
創作這些地圖很花時間。“比如畫一張《技術倫理地圖》,大概需要一星期,但是前期研究的工作要做三個月。”
他有想過,以后把研究的部分交給AI,但又舍不得這個快樂的過程和其中會遭遇的無數冷知識。“比如我研究花園,世界各地的花園,然后不小心就變成了研究噴泉,然后又不小心變成了研究音樂,就發現,有一種水琴窟,就是拿噴泉的水來當做樂器使用,在這個花園的某個墻里面,就給你拉個樂器。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時候,就有很多魔術噴泉,還有很多惡作劇噴泉,你走到那,誠心撒你一身水。”
哪來這么多時間?
“不睡覺唄,我整理磁盤碎片相當快。”他有很多類似的獨特的比喻。又比如,稱自己吸收知識的口味類似“雜食動物”,強悍、啥都吃、死不掉。
“真正的好藝術家,都是像科學家一樣工作的。”在邱志杰看來,“藝術”和“科學”的共同之處在于: 二者都和那些尚未被發現的真理有關、都要負責開啟人的心靈、都需要用想象力和理性來引導自己的工作 。”藝術是審美,結果有沒有打動人,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但個體有一個概率的問題:這張畫如果打動了很多人,那么數據和概率就足以證明它是打動人的真理,就是統計性真理。”
6月23號,歡迎大家來77劇場,聽邱志杰老師聊聊藝術家教AI畫畫、寫書法和創作地圖的故事。
6月23日下午14:00-16:30
北京· 77劇場
報名成功者將在6月22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額緊俏,請珍惜到場機會哦~
建議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