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以古代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常有“滴血認親”這種方式來處理家庭糾紛,甚至用“滴血認親”的結果來斷案。那么,這種方法鑒定出的結果科學嗎?現代醫學又是如何鑒定親子關系的呢?
?
?
“滴血認親”類似于用現代的紅細胞凝集反應檢驗血型,來鑒定親子關系的方法。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的特異性抗原類型,人們所熟知的血型系統是紅細胞ABO血型系統及Rh血型系統,是人類的遺傳性狀之一,一般來說血型是終生不變的。不同血型的血一旦被混合,可能會出現凝集的現象,也就是傳說中的非親屬關系血液不能相融的情況。因此,電視劇中的血液能融合在一起就代表著有血緣關系,其實,這只能說明兩個人可能有相同的血型而已。
那么,在科學技術日趨完善的今天,我們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做親子鑒定的呢?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那就是DNA鑒定。
“DNA親子鑒定”,又叫做“親權鑒定”,是法醫物證鑒定的一項重要手段。DNA鑒定依托于遺傳學原理,運用現代生物學技術,將被鑒定者的特定DNA片段進行提取和檢測,同時對相應結果進行計算、分析,從而得出準確的鑒定結論。
具體而言,現階段的DNA親子鑒定主要是從被鑒定人身上提取相關的血液、頭發、口腔脫落細胞,再從中得到被鑒定人的DNA,后續就是測序過程。因為一個人通常有23對同源染色體,而每對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另一條來自母方。因此同一對染色體在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分別來自于父親和母親。如果在檢測過程中,發現被檢測者某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某個DNA位點的一對基因,其中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與父親相同,就證明屬于親子關系,反之,就可能存在問題。
DNA技術開啟了精準醫學的時代,隨著科技不斷進步,DNA技術的應用范疇也越來越廣。大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DNA技術在刑偵破案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多歷史上的兇殺懸案都是通過“Y-DNA染色體檢驗”技術得以告破,還給世人一個真相。
除了應用于刑偵方面,DNA技術還為世界寶貴遺產存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微軟公司和華盛頓大學相關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人工合成的DNA作為數據存儲介質,將包括《戰爭與和平》在內的100部經典文學作品保存到了約200MB的數據中。
DNA技術的行走腳步遠未停止,未來,或許DNA技術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