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社交網絡的擴大,我們每天都有可能結識到新朋友,可是在短時間要記住新鮮的面孔和對應的名字并不容易,有臉盲癥的人想要識別清楚就更加困難了。
?
?
臉盲癥只是個俗稱,它的專業術語叫做“人臉部識別障礙”,多見于臨床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后遺癥。臉盲癥一般表現為兩種:一是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二是患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癥狀強烈的人即使天天看電視,也分不清所有電影或電視節目里人們的臉,在他們看來,里面的人物長得都一樣。
臉盲癥并不是一種“錯覺”,而是大腦受到了損害。在人的大腦半球中,共分為五個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和島葉。其中,顳葉負責存儲記憶,相當于大腦中的“數據庫”;枕葉負責識別物體的形狀、質地等;額葉幾乎涉及所有的心理功能,包括記憶、語言、智力、人格等等。也就是說,哪些信息會存進大腦或者哪些不存,都是額葉“說了算”。在進行人臉識別時,眼睛接收到的刺激往往會傳到枕葉。接著,這些信息就會被送到顳葉中的梭狀回面部識別區,人在識別容貌時,右腦顳葉中有幾立方毫米的狹小范圍的神經細胞會十分活躍。
對于臉盲癥人群來說,梭狀回面部識別區如果出了問題,他們就不能從顳葉提取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額葉對眼睛接收到的信息沒興趣,額葉興奮不起來,那這些信息也不能進入顳葉。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些功能都在,但“聯系”,也就是白質神經纖維出了問題。
目前,對于臉盲癥這一疾病并沒有很好的治愈方法,但不少臉盲癥患者專門進行了訓練,學會快速抓住人的局部特征,通過一些非面部的信息來辨別人臉,比如頭發顏色、走路形態和說話語調等。由于缺乏治療手段,臉盲癥患者只能依靠簡單的應對策略。一位網友將臉盲癥認人的竅門總結為“音行氣色”。其中聽音辨人的方法用得最多,然后可以通過走路姿態、著裝顏色和直覺來綜合判斷。
不可否認,人的能力天生有差別,接觸的人越多,環境越復雜,對人的交際能力考驗越大。有的人天生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太熟悉的人隔了好幾年依然能一下子認出來,有的人則不擅長;偶爾認錯人、不認人,絕非表明你有“臉盲癥”問題,更不意味著患有面部識別障礙,因此不要自貼標簽。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