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不同的光源下看到的物體顏色會出現差異,這主要是光源顯色性的原因。什么是光源的顯色性呢?由于同一個顏色的物品在不同的光源下可能使人眼產生不同的色彩感覺,日光是人類最常見的光源,因此,以日光作為標準(參照光源),將白熾燈、熒光燈、鈉燈等人工光源(待測光源)與其比較,顯示同色能力的強弱叫做該人工光源的顯色性。
?
?
光源的顯色性高低,是由光源藍紫色短波光到紅色的長波光之間所含比例多少所決定的,即所謂的“分光特性”。光源中包含各種顏色,在這些顏色中,若藍色光成分多,被照物體呈現藍色;若光源紅色光居多,被照物體則呈紅色;如果光源包含各種顏色的光均等,就是白色的自然光源,物體所呈現的顏色與自然光源下所呈現的顏色相同。
檢測物體在待測光源下所顯示的顏色與在參照光源下所顯現的顏色相符的程度,采用“一般顯色性指數”作為定量評價標準。顯色指數最高為100。顯色性指數的高低,就表示物體在待測光源下“變色”和“失真”的程度。顯色指數高的光源對顏色的表現較好,我們所看到的顏色也就較接近自然的原色;而顯色指數低的光源則對顏色的表現差,我們所看到的顏色偏差也就較大。顯色指數一般用Ra來表示,物體在某種光源照射下,當Ra≥80,顯色性為優良;當Ra=50~79,顯色性一般;當Ra<50時,顯色性為差。
?
?
如白熾燈、碘鎢燈、溴鎢燈、鏑燈等幾種光源的一般顯色指數都超過85,適用于辨色要求較高的視覺工作,如彩色電影電視的拍攝和放映、染料、彩色印刷、紡織、食品工業等行業。熒光燈的顯色指數在70~80之間,顯色性較好,用于一般辨別顏色的視覺工作。外鎮高壓汞燈、自鎮高壓汞燈、高壓鈉燈的顯色指數均低于50,顯色效果較差,其中高壓鈉燈最差,其一般顯示指數為20~25。不同的燈、不同的行業所需的顯色指數各不相同。
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關于“燈下不觀色”的說法是來自玉石行業。玉石之所以能夠呈現各種顏色,是因為它對光線的反射能力不同。玉石如果不反射光線,就成為黑色;反射光線能力弱,就表現為灰色;如果反射能力強,能夠將各種光線反射回來,就是無色的。觀察玉石一定要在自然光線下進行,是因為日光包含紅綠青藍紫在內的各種色光,而燈光的光譜是不完全的。若在燈光下觀察,玉石反射的光譜不全,很難反映出玉石本來的顏色,也就難以判斷它的價值。
日常生產生活中所用的燈只需要根據需求使用即可,雖然會因為各種因素使顏色顯得有細微差別,但并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