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運動會出汗,天熱會出汗,緊張害怕也有可能出汗,尤其夏天到了,不少人稍微動一下就汗流不止。
人體除黏膜外,全身都分布著汗腺。出汗方式包括兩種,一種是主動出汗,即動汗,另一種是被動出汗,也叫做靜汗。
?
?
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就會出汗,這時的出汗為被動出汗。這是由于人體有個體溫調節中樞,當外界溫度過高時,人體感覺熱時,就會刺激皮膚表面的溫度感受器,然后通過神經系統傳給下丘腦,再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使皮膚的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大,汗液的分泌量增多,散熱量增加,從而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我們平常蒸桑拿、泡腳,或是因溫度過高而出的汗,都是被動出汗,也是淺層出汗。
而有些人喜歡大汗淋漓后通體舒暢的感覺,于是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人體在這種運動過程中,產熱量大增,血液循環加快,帶走大量熱量。而此時,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皮膚的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大,帶走體內大量熱量的血液流經體表時,其中的部分水分變成汗液排出。汗液的排出,能帶走人體的一部分熱量,也能在其蒸發時給人體降溫,從而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這也就是主動出汗。主動出汗是深層出汗,這樣的出汗過程有助于排出體內的致癌物質和毒素污物,給人體內部來一次大清掃,人也變得精神抖擻。
?
?
針對出汗這一現象,我們需要明白,出汗是正?,F象,細細數來,出汗的好處也不少。適當出汗可以潤膚護膚,由于出汗的過程是從毛孔中排出汗水,人體表面分泌的油脂和雜物也會一同排出,達到清潔毛孔的作用;減肥防慢性病,出汗還能消耗身體多余能量,促進脂肪的分解,有一定的減肥作用,脂肪少了,自然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減??;提高免疫力,研究發現,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抵御病毒、細菌和真菌,提高抗菌抗病毒能力;讓大腦更有活力,出汗也會讓人體細胞處于旺盛狀態,保持精神集中,讓大腦更有活力。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汗流浹背時會覺得汗水黏黏的、有異味,還會弄臟衣服,習慣立即擦掉。專家建議,要視狀況而做出選擇。如果出汗后所處環境溫度變化不大,需要繼續出汗的,此時并不適宜擦汗。如果出汗后馬上進入室內空調,那要盡快擦干。這是由于皮膚受到冷的刺激,毛孔會緊閉,毛細血管也會收縮,體內積熱散發不出來,因此,就需要先擦干再進入涼爽的房間。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