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它營養豐富,甘甜多汁,備受人們喜愛。但是,有人稱葡萄的果肉實質上是內果皮,也就是說,我們吃葡萄實際上是在吃葡萄的內果皮,這是真的嗎?
?
?
從植物學角度來說,葡萄屬于漿果。漿果是指一種多汁肉質單果,它的外果皮較薄,中果皮和內果皮則肉質多汁且較為發達。漿果類植物種類很多,如葡萄、獼猴桃、樹莓、石榴、楊桃等。因果實不同其營養成分也不同,在眾多漿果之中,葡萄具有很強的排毒、利尿功效,并含有豐富的、易于人體吸收的果糖,廣受人們喜愛。在葡萄成熟過程中,內果皮細胞會逐漸分離成漿狀,變成與中果皮一樣的肉質,使葡萄果實更加鮮美多汁。更為極端的是,為了最大程度實現果實的“多汁”,葡萄的部分內果皮不斷將自己變得“汁液化”,放棄了自身作為“皮”的整體存在意義,只留下外果皮來保持葡萄果實的水分及結構完整。這也是為什么會有“葡萄肉是內果皮”這種說法。
作為生活中的常見水果,葡萄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葡萄中富含葡萄糖及多種維生素,可以很快地被人體吸收;葡萄中還含有類黃酮,它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抗衰老,還可以阻止破壞皮膚的酶產生,起到預防皮膚癌的作用;此外,多吃葡萄還可以保護肝臟、提高血漿白蛋白的濃度、抑制呼吸道炎癥產生。
在吃葡萄時,很多人選擇剝皮吐籽,只吃中間的果肉部分,也有人選擇果皮、果肉、葡萄籽一起吃,究竟哪種吃法更好呢?其實,葡萄皮和葡萄籽的營養元素也非常豐富,是可以適當食用的。葡萄皮中含有白藜蘆醇和花青素,可以起到降血脂、抗氧化、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對人體有一定好處,在吃葡萄時可以選擇連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清洗干凈。葡萄籽中也含有豐富的白藜蘆醇、單寧和類黃酮等活性物質,但葡萄籽直接吃口感生澀,難以下咽,因此我們可以選擇經過曬干、加工后的葡萄籽保健品。葡萄籽保健品濃縮了葡萄籽中的活性成分,大大提高了它的抗氧化性能,但在食用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用量,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葡萄類型多種多樣,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挑選葡萄的技巧。有人說,“一般越是果粒緊密的葡萄營養越好,如果營養不足就會長得松散?!边@種說法其實是不對的。如果葡萄的果粒過于緊密,其底部接受的光照就會受到影響,容易造成不同部位葡萄甜度不同的情況,果粒過密也容易因擠壓破碎而感染病蟲害,因此,挑葡萄并不是果粒越緊密越好。在挑選時,我們可以將葡萄拎起來輕輕抖動,果粒既有活動空間,又不會掉下來是最好的。此外,應盡量選擇果粉分布均勻,沒有藥斑、霉點的小果串,食用起來更為放心。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