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坦克也先后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其中,大口徑坦克炮的發展可謂是當中最重要的一環,而由此也就形成了世界坦克炮口徑的兩大不同流派即東方流派和西方流派。

T72系列主戰坦克上使用的就是2A46系列125毫米滑膛炮

  就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的坦克炮口徑在戰后的發展來看,其先后服役的坦克主要經歷了100毫米線膛炮、115毫米滑膛炮和125毫米滑膛炮,主要突出代表就是T54/55上使用的D10系列,T62上使用的2A20系列以及T72、T80、T90等坦克上使用的2A46系列和這些型號坦克炮的一些其他國家版本(比如我國的125毫米滑膛炮當年主要技術來源就是2A46系列),其中100毫米線膛炮和115毫米滑膛炮主要使用的是定(整)裝彈藥,而125毫米滑膛炮由于蘇系車內圓盤和車內豎置自動裝彈機設計上的關系,主要使用的是分裝式彈藥。

使用L7型105毫米線膛炮的英制“百夫長”主戰坦克

  至于隔壁西方陣營來說,其戰后坦克炮最著名的就是英國皇家兵工廠出品的L7系列105毫米線膛炮和之后德國萊茵金屬的出品的RH120系列,這兩款坦克炮可謂是西方世界到目前為止使用最廣泛的兩種不同口徑的坦克炮,尤其像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其二代和三代主戰坦克上的坦克炮也都是來自這兩型坦克炮的改進型,比如M60主戰坦克上所使用的M68坦克炮和M1系列主戰坦克上使用的M256坦克炮,另外像我國目前的105坦克炮從根源上來說也是從當年引進的英制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身上逐漸發展來說,而與東方陣營的不同的事情,直到今天大部分西方國家的L7系列105毫米和RH120系列120毫米坦克炮和這兩款坦克炮的一些他國版本,均使用的是定(整)裝彈藥。

  由于彈藥上的優勢,使得美國人堅信其使用44倍的120毫米滑膛炮就足以滿足其火力上的需求,因此M1系列至今使用的還是44倍的120毫米滑膛炮。

  那說到這里,這兩種流派的坦克炮究竟誰優誰劣呢?可以說,從字面來講,蘇聯人當年率先進入到了滑膛炮時代,且其為代表的東方陣營坦克炮一直有著比西方而言更大的口徑優勢,故而似乎其火力上似乎應該更勝一籌才對,不過,由于其較為落后的彈藥工藝,以及125毫米坦克炮受制于裝彈機問題而不得不使用分裝彈藥,致使其彈芯長度較短的原因,導致其在最關鍵的火炮穿甲能力上一直都略遜于西方。

??? 反觀西方陣營,特別是像美國這樣掌握先進彈藥技術的國家,其M1系列主戰坦克雖然至今沿用的是較短身管的44倍徑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德國萊茵金屬的44倍徑RH型120毫米滑膛炮的美國版),但依然有著十分驚人的穿深,比如在使用最新的M829A4貧鈾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KM距離上獲得不小于700毫米左右的穿甲厚度。

  T14上2A82型125毫米滑膛炮以及全新一代長彈芯“真空”1/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出現,或將使得俄羅斯人占領目前坦克火力上的制高點。

  當然,東方陣營這里其實這幾年來的發展也一直沒有閑著,比如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近年來推出的T14主戰坦克就使用了全新的2A82型125毫米滑膛炮,由于該炮擁有比2A46更大的藥室容積,且其全新的車內豎置裝彈機可以容納更長彈芯的新型“真空”1/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據稱彈芯長度達到了驚人的900毫米),故而該款主戰坦克可以獲得在2公里距離上不小于800毫米左右的穿甲厚度,而如果俄羅斯人的這個說法最后被證明是真的話,那無疑T14主戰坦克毫無疑問已經是當今各國主戰坦克里面穿深最強的存在。

??? 至于同樣使用125毫米火炮及125毫米分裝彈藥的我國而言,由于彈藥技術更優秀,且火炮本身的制造工藝也早已更勝一籌,因此例如最新的99A型主戰坦克,在使用三期彈的時候,其實際也可以獲得在2公里距離上不小于700毫米的穿甲厚度,加之我國此前一直有著研發定(整)裝125毫米坦克彈藥以及配套的新一代125毫米坦克炮和可以裝填定(整)裝125毫米坦克彈藥的自動裝彈機,故而,假設以后這些技術都能得以應用的話,那我國坦克炮的火力無疑還將更上一層樓。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星光閃耀工作室

  策劃:趙清建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坦克之矛進化史之四:二戰后東西方坦克口徑上的差異

圖文簡介

二戰后,東西方世界的坦克火炮各自都進入了不同的口徑發展軌道,雖然此前東方陣營的坦克炮一直有著口徑上的優勢,但礙于落后的彈藥工藝以及使用分裝彈導致彈芯較短的原因,其火力一直偏弱于西方國家,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東方陣營坦克炮的火力在今日也重新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