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備有創可貼,當我們的身體某處破了、流血了,小小的創可貼被許多人當成了“萬金油”,不管大傷小傷,全部一貼了之。事實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創可貼并不是所有傷口都能用。
創可貼又名“止血膏布”,主要由苯扎氯銨、彈性織物、膠黏劑、無紡吸收墊和PE隔離膜構成。它的形狀是一條長形的膠布,中間附以一小塊浸過藥物的紗條。創可貼與傷口接觸的表面有透氣纖維,伸展性好,有止血、廣譜殺菌的作用,并且不黏連傷口,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因此,皮膚受到外傷,出現流血的小傷口時,創可貼的確能起到止血、護創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創可貼并非萬能藥,不適用于所有的創傷。創可貼只適用于較為表淺的創傷,這些小傷口齊整、干凈,出血不多又不需要縫合。但當創可貼貼在小而深的傷口時,容易使細菌生長繁殖,不利于傷口內的分泌物和膿液排出,尤其容易感染破傷風桿菌等厭氧菌。燙傷后出現的皮膚破潰等傷勢也不能用創可貼,否則分泌物會促發感染。如果是被鐵釘、刀片誤傷到手指、腳趾,尤其是鐵釘、刀片上面有鐵銹時,一定要先清潔,然后保持傷口暴露,以防感染,并盡快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而不能用創可貼簡單包扎了事。被動物抓傷和咬傷的傷口,應先用肥皂水多沖洗幾次,然后用碘伏消毒,讓傷口暴露,并到醫院注射狂犬疫苗,這時如果用了創可貼,會導致病菌在傷口內蓄積或擴散。此外,有膠布過敏史的人應該選擇其他止血方法,或者選擇防過敏膠布。
一般而言,如果只是輕微的表皮擦傷,大可不必使用創可貼,只要涂碘酒或酒精消毒,就能預防感染。即便是需要使用創可貼的傷口,也不要一貼了事,使用前要先清理和消毒傷口,如果傷口內部有不潔物,需要用消毒的生理鹽水先將傷口清洗干凈;包扎不可以太緊,以免傷口不透氣導致創面感染加重;創可貼被水浸濕后要立即更換,否則容易滲水,造成傷口感染;要注意觀察傷口的變化,至少每天更換一次創可貼,避免因皮膚毛孔長時間阻塞,引起局部皮膚透氣不良,導致不適。
如今,市面上還出現了一種液體創可貼,它方便、實用、效果好,受到人們的歡迎。液體創可貼是由小瓶子所裝的溶劑,屬于生物成膜型消毒劑。液體創可貼雖然功能和傳統的繃帶式創可貼類似,但原理大不相同。它將創面的持續消毒功能與創面的持續保護功能合二為一,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即使直接與水接觸浸泡也不會產生滲透。液體創可貼可以形成透氣性良好的彈性透明膜,具有創口保護的作用,也便于使用者隨時觀察創面的愈合情況。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