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光明、勇敢、團結和友誼的奧運圣火已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象征,它使不同膚色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一條路線,一個火種,奧運會以嚴格的傳統保持著奧林匹克圣火的純潔。火炬傳遞的漫漫過程中,它穿越不同環境的城市,穿越高山,穿越海洋,任何惡劣天氣都可能出現,那么奧運火炬為什么不會熄滅呢?
?
?
高科技助力火炬不懼風雨
?
火炬能在各種環境下燃燒,離不開燃燒供應系統和燃燒器。其中,燃燒供應系統又可以分為燃料、穩壓裝置和回熱裝置這三大部分。在奧運火炬不斷演變、發展的過程中,燃料也從最初的鎂塊,逐漸演化成能在極端天氣下穩定燃燒的丙烷等氣體。丙烷氣體具有燃燒熱量大、沸點低不懼低溫、火焰明亮不懼強光、液化難不懼強壓等特性,從而能夠適應各種惡劣天氣。而穩壓裝置和回熱裝置則進一步保證了燃料的穩定燃燒。穩壓裝置能夠穩定氣體燃燒所需的壓力,維持不同天氣下的氣焰強度。回傳裝置能夠保持燃料室溫度,從而保證了燃料燃燒氣壓。光靠燃料還不夠,要是缺乏燃燒技術,火焰的穩定性也難以保證。因此,各國科學家在燃燒器的設計中費盡心思。隨著時代發展,奧運火炬燃燒器的燃燒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
不斷變遷的奧運火炬
?
最早的奧運圣火傳遞活動發源于1936年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其間夏季奧運會除兩屆沒有火炬外,其余均有火炬,加上2016年里約奧運火炬,共計19個。在歷史發展中,火炬的外形不斷地演變,比如雅典奧運會火炬模擬了橄欖葉的外形,北京奧運會模仿了紙卷軸。倫敦奧運火炬則融入了8000個圓環來向8000名火炬手致敬。除了外形外,奧運火炬中還不斷融入各國最新的科學技術,來保證其長燃不熄。
然而,總有意外發生,火炬接力進行期間,會遇到各種意外狀況。所以一旦火炬熄滅,必須使用保存在火種燈中的火種引燃火炬。火炬燃燒室中有一個隔板,將其分成主燃室和預燃室。兩個燃室結合,一個熄滅了,火種燈點燃的就是另一個。
火種燈專門用于儲存火種,每天傳遞活動結束后,火種就被保存在火種燈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開始時用其重新點燃第一支火炬。
?
多樣的傳遞方式
?
水下傳遞奧運圣火
2000年悉尼奧運會圣火進行了一次“浪漫之旅”,火炬手攜帶潛水裝置,手持特制火炬在大堡礁水域完成了3分鐘的水下傳遞,這是奧運史上首次進行水下火炬傳遞。其實,水下火焰是激發態的粒子,具體存在形式可以理解為一股持續發光的氣體。
衛星傳遞奧運圣火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圣火傳遞采取了“星際旅行”的做法。7月13日于奧林匹亞點燃,火種傳到雅典后,不像以往用輪船、飛機或接力傳遞,而是利用衛星激光技術傳到加拿大———通過傳感器將圣火的熱能轉換成電波并經衛星傳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爾點燃火炬。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