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影院看電影時,買上一份爆米花,在感受電影精彩的同時享受著爆米花的甜美,是再幸福不過的時刻了。這種以大米、玉米等谷物為原料制作的膨化食品深受大眾喜愛,爆米花也因其香氣濃郁、口感絕佳,而且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等特點,成為了人們消磨時光的絕佳食品。
?
?
爆米花是我國的傳統小吃之一,不少80后記憶中的街邊小巷,小販都是通過手搖式爆米花機制作爆米花。爆米花機結構也比較簡單,主體部分是一個橢圓形黑色鐵爐,在一端有一個開口。將適量的玉米粒或大米放進爐內,關上開口處的爐蓋,將鐵爐置于火上加熱。爐蓋上有一個氣壓表,可以實時顯示爐內的氣壓值。當氣壓值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將爐子開口端放入袋內,打開爐蓋,隨著“嘭”一聲巨響,大量的爆米花粒從爐內噴入袋中,爆米花便做成了。
?
為什么大米會膨脹成爆米花呢?
?
米會膨脹成爆米花,實際上是溫度與壓力的共同作用。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內部空氣量恒定,當溫度增高時,容器內的壓強就會增大。爆米花機的鐵爐子亦是如此,在給鐵爐子加熱時,密封在爐內的空氣壓強逐漸增大;同時,爐內的大米也承受著高溫,大米內部的水分逐漸蒸發釋放出來,并且不斷在爐內聚積。隨著溫度不斷升高,爐內的氣壓也越來越大。在高氣壓的作用下,大米的水分蒸發受阻,大米內剩余的水分也處于升溫升壓狀態,讓米粒如憋足了氣的氣球一般。由于同時也受到爐內氣壓的約束,氣壓差還不夠大,所以米粒暫時沒有爆開。當爐內氣壓升高到2-3個大氣壓后,便停止加熱。在打開爐蓋的瞬間,高溫高壓狀態的米粒突然接觸到氣壓較低的環境,脫離了爐內氣壓的束縛力,米粒內水分急驟膨脹,形成了爆米花。
現如今,老式的爆米花機基本都被新的膨化工藝所取代,本質上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新工藝的設備更加先進、安全,且生產效率較高,還可制作各種口味,口感也更加豐富。
爆米花口感酥脆,香氣四溢,卻不宜多吃。老式爆米花機的爐內和開口處有一層鉛或鉛錫合金,高溫過程中鉛會以鉛煙或鉛蒸氣的形式釋放出來,很容易被疏松的爆米花吸附在內。這種高鉛量的爆米花吃多了對身體有害,尤其是鉛被人體吸收后,會對神經、造血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危害,使得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抵抗力弱,主要癥狀表現為煩躁不安、食欲缺乏、腹瀉或便秘。現在電影院的食售柜臺,都是用電器烘烤制成的爆米花,但有些爆米花里人造奶油、香精等添加劑過多,這使爆米花的能量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長期大量食用對健康無益。
少食怡情,多食傷身,合理食用,方能欣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