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速是介質(zhì)中微弱壓強擾動的傳播速度,其大小因媒質(zhì)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而異。空氣中的音速在1個標準大氣壓和15℃的條件下約為340m/秒。而當物體接近音速時,會產(chǎn)生很大的阻力,這種阻力能使物體速度衰減,并產(chǎn)生強烈的震蕩,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音障。物體在突破音障時,由于對空氣的壓縮無法迅速傳播,會逐漸形成激波面,激波面上高度集中的聲學能量引起的巨大響聲,傳到人們的耳朵里,會讓人感受到短暫而極其強烈的爆炸聲,稱為音爆。

?

?

音爆究竟是怎么回事?

?

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先來談一個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石激起千層浪”,即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一塊小石頭,水面上會出現(xiàn)很多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傳播,波及整個水面。但是水面上運動的物體在水中激起的水波就不一樣了,例如快艇在水中高速前進時,我們可以看到水波是從艇前開始,前緣密集,波浪很大,而后面波浪就很小,呈一楔形向外傳播,而且此波同快艇一起前進,波及的范圍始終在楔形之內(nèi),我們稱這種波為楔形水波。

同樣在空氣中,如果給空氣一個擾動,聲音也會像水一樣通過波的形式向外傳播,這就是聲波。聲波傳入耳內(nèi)刺激鼓膜,我們就會聽到聲音。當飛機在空中作超音速飛行時,同快速前進的快艇一樣,在機頭或突出部分會出現(xiàn)一種楔形或錐形波,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激波。當激波向外傳播時會互相干擾和影響,并匯集成一道包羅機頭的前激波和一道尾隨機尾的后激波。這種波不同于水中的楔形波,它的厚度很小,當物體受到這種波的波及后,波后空氣的壓強、密度、溫度都會突然升高,速度立刻下降。這種突然的空氣壓強變化傳播到人的耳朵里,會感受到巨大的聲響,這種響聲就稱之為音爆。當飛機飛行速度超過音速,也就是海平面速度每小時約1225公里,飛機對周圍空氣施加的壓力產(chǎn)生的震波匯合時,便會制造震耳欲聾的音爆。

?

音爆有哪些危害?

?

音爆的能量巨大,當飛機作低空超音速飛行時,音爆可構(gòu)成重大困擾,這種聲響?yīng)q如地震或重磅炸彈,不僅令耳朵無法承受,有時甚至連鼻子都會流血。與此同時,巨大的震動波不止令地面上的人受到驚嚇,也可造成實質(zhì)損害,例如窗戶破碎,甚至損壞不堅固的建筑物。經(jīng)實踐研究,音爆的強弱以及對地面影響的大小,與飛機飛行的高度密切相關(guān)。飛行高度越高,對地面的影響越小,當超過一定的高度后,地面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務(wù)請注明出處。

震耳欲聾的音爆究竟是怎么回事?

圖文簡介

空氣中的音速在1個標準大氣壓和15℃的條件下約為340m/秒。而當物體接近音速時,會產(chǎn)生很大的阻力,這種阻力能使物體速度衰減,并產(chǎn)生強烈的震蕩,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音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