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萬物復蘇,心情舒展,是強身健體的最佳季節,蟄伏了一冬的人們是時候到戶外進行健身運動了。春季鍛煉不但對身體有益,還能緩解冬季的壓抑心情,保持旺盛精力,同時還能抵抗春季的各種流行病。
登山踏青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簡單、經濟、易行既能外出游玩也能鍛煉身體。登山屬于有氧運動,春季登山可以感受濃濃春意,山路兩邊的樹木、花草還可以提供更新鮮的空氣,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多登山是很有好處的。并且,登山還能達到一定的減肥目的,如果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山坡上攀登30分鐘,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相當于45分鐘游泳所消耗的能量。
但是登山運動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強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傷到身體。因此,登山之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要讓肌肉、關節活動起來。登山過程中,有些人喜歡邊看景邊拍照,往往會忽略腳下的路,一不小心踩上小石子或是踏入坑洼,就可能崴傷腳踝。
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扭傷,一般由踝關節內翻造成外側副韌帶撕裂引起,外翻則不常見,這與人體腳踝結構有關:外側韌帶和肌肉較薄弱;內側較寬厚,纖細的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所以踝關節具有較差的穩定性,是人體關節中最容易扭傷的關節之一。
登山雖然是一項極好的健身行動,但并不是人人適宜。若患有心臟疾病,則最好不要登山。由于登山體力耗損較大,加劇心臟負荷,心臟病患者可能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癥狀。除此之外得了癲癇、眩暈癥、高血壓、肺氣腫的患者,也不應該登山,還有一些不適宜人群,如:半月板損傷患者、重度骨性關節炎老年患者、外傷性滑膜炎患者、髕骨發育不良等。
專家提醒:作為一種積極的健身方式,登山能有效鍛煉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也應避免過多地登山或爬坡運動,保護膝關節,防止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雖然已處于春季,但晝夜溫差仍然較大,關節受涼后容易引發關節炎,登山過程中也要注意營養。
在登山過程中,我們應抉擇人相較多的線路,避讓懸崖峭壁和布滿荊棘的小路,不要鉆那些沒人走的山林。上山不要太早,下山不能太晚,我們登山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放松身心,要避免不安全因素。有前提最好帶上通訊工具如手機,一旦出現身體不適,以便同外部聯絡。
登山結束后,還需做一些拉伸和放松活動,比如說下山后繼續在平地上走大約5分鐘,給身體充分的適應時間。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