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崔永杰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航母最怕什么?
專家解答:
航母作戰時一般都需要各種作戰艦艇組成特混艦隊,形成嚴密的防護。其面對的威脅一般分別來自水上和水下:
1、從水面艦艇和遠程轟炸機上突擊發射的大批次的重型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于干擾和攔截比較困難,對航母編隊會構成實質性的威脅,這就是所謂的“飽和性攻擊”。這也是冷戰時期前蘇聯由于經濟實力所限,無法與美國進行類似太平洋戰爭中的那種美日航母與航母的對抗而摸索出來的最有效的反航母手段。為此,蘇俄發展出來了多種型號的重型反艦導彈,如日炙、花崗巖、玄武巖等,射程都在幾百公里開外,突防時速度都在2馬赫以上,光戰斗部重量就有1噸多,足以使航母完全喪失戰斗力,再加上大批量的飽和攻擊,對航母編隊而言都是致命的。
2、以航母為中心的編隊雖然對水下的潛艇構成嚴密的防護網,但也很難保證不被安靜性好的潛艇突破,然后對位于艦隊中心的航母實施魚雷攻擊。尤其是攻擊型核潛艇,水下航速能夠達到30節左右,屬于能打,能藏,有能跑的海戰利器,對于反航母而言也非常有效果。另外,有些遠程魚雷已經發展得很智能,可以自主找尋航母編隊中反潛艦艇的聲納探測間隙,鉆進編隊里面尋找航母攻擊。
3、我國最近發展的彈道導彈反艦技術,由于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的速度可以達到音速的十幾倍,攔截起來更加困難,對航母的威脅也很大。
面對這些威脅,航母又不得不發展出更先進的防空,反導和反潛技術來確保航母的安全。
崔永杰:海洋軍事科普專家,就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4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內外海軍艦艇,潛艇與作戰飛機的高精度數字模型仿真與隱身性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雷達和導彈等裝備對目標的識別,跟蹤與鎖定,艦船與飛機等航行器的隱身性優化設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