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甚至是微生物,都需要依靠獨特的繁殖活動來延續生命,從而讓自己的基因得以傳承。在動物界中,照顧后代的任務主要由雌性承擔。雖然雄性在哺育后代中的貢獻少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超級奶爸”。

海馬就是出了名的“超級奶爸”。海馬屬于刺魚目,海龍科動物。其身長平均為20厘米,頭部型似馬,有一個長管狀的吻,尾巴逐漸變細卷曲,且有一個獨特的尾鰭。在繁殖期間,海馬媽媽會將體內的卵子排入海馬爸爸的育兒囊中,讓卵子在育兒囊中完成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幼崽的過程均是在海馬爸爸的育兒囊中完成的,在這期間,小海馬會受到嚴密的保護。當小海馬發育到一定階段后,就到了離開父體的時候。在整個生育過程中,海馬爸爸承擔的責任要比海馬媽媽多,“奶爸”的稱號當之無愧。

在動物界,除了海馬是“超級奶爸”外,還有帝企鵝、鯰魚、海龍等也是由雄性照料后代。帝企鵝生活在南極嚴寒之地,企鵝媽媽在產下企鵝蛋之后便交由企鵝爸爸全權照料,企鵝爸爸厚厚的肚皮可以保護企鵝蛋免受嚴寒的侵襲。在大約60多天的時間里,企鵝爸爸始終保持著站立的姿勢,不吃不喝,耐心地等待小企鵝的出生。

棘魚也是優秀“奶爸”的代表,為了照顧寶寶,雄棘魚會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粘液把小草粘成一個很結實的巢,雌棘魚在巢里產完卵后便會離開,雄棘魚就在巢旁守護近一周的時間,小魚孵化出來后,雄棘魚還要保護小魚約兩周的時間。海龍和海馬屬于近親,海龍爸爸也有一個育兒囊,形狀似兩扇門。育兒囊在平時處于敞開狀態,到了孵卵期就會關閉。當小海龍孵化出來后,海龍爸爸就會打開育兒囊讓小海龍在海里暢游。當小海龍察覺到危險時,還可以游回海龍爸爸的育兒囊里。

大多數鳥類都是“夫妻倆”共同孵雛育幼,一起照顧幼鳥,只是分工不同。而瓣蹼鷸的孵雛育幼工作全部都由雄性瓣蹼鷸來承擔。在魚類中,約三分之一的魚類雄性是參加育兒的。由于魚類一般都是體外受精,雄性魚可分辨出受精卵,所以雄性魚的育兒活動可增加繁殖的成功率。也有生物學家根據靈長動物中雄性動物參與育兒的現象得出推論,認為雄性參加育兒是因為它們容易判斷出這些“寶寶”是自己的。

動物界的“奶爸們”給了幼崽溫暖而安全的幼年生長環境,在照顧寶寶的經驗上可以說比動物媽媽更加出色。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動物界的“超級奶爸”

圖文簡介

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需要依靠獨特的繁殖活動來延續生命,從而讓自己的基因得以傳承。在動物界中,照顧后代的任務主要由雌性承擔。雖然雄性在哺育后代中的貢獻少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超級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