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是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看天氣的“臉色”。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等氣象問題的出現,災害性天氣頻發。面對它們,我們又有哪些預防和應對措施?

暴雪

寒冷的冬季,空中飄來片片白色的雪花,輕輕落在你的肩上,轉瞬即逝……但是,當片片白雪變成風雪交加的時候,景象就不會那么美好了,暴雪來襲,不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嚴重時還可能造成雪災,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什么是暴雪?

暴雪指自然天氣現象的一種降雪過程,它給人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暴雪預警信號分為四種: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暴雪的出現往往伴隨大風、降溫等天氣,給交通和冬季農業生產帶來影響。

暴雪的應對措施

1.盡量在室內活動,不要外出。

2.如果在室外,要遠離廣告牌、臨時搭建物和老樹,避免砸傷。路過橋下、屋檐等處時,要小心觀察或繞道通過,以免因冰凌融化脫落傷人。

3.非機動車應給輪胎少量放氣,以增加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力。

4.要聽從交通民警指揮,服從交通疏導安排。

5.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和交通信息,避免因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停航或封閉而耽誤出行。

6.駕駛汽車時要慢速行駛并與前車保持距離。車輛拐彎前要提前減速,避免踩急剎車。有條件要安裝防滑鏈,佩戴色鏡。

7.出現交通事故后,應在現場后方設置明顯標志,以防連環撞車事故發生。

8.如果發生斷電事故,要及時報告電力部門迅速處理。

9.如果被積雪圍困,要盡快撥打110、119、120、122等報警求救電話,積極尋求救援。

寒潮

寒冷的冬季,蕭瑟的西本風呼嘯而來,哆嗦著掏出手機看一眼明天的天氣預報,深嘆一口氣,把手插進口袋,戀戀不舍地把小裙子收進柜子,拿出厚重的棉衣……冬季是一個“凍手凍腳”的季節。本就寒冷的冬日,在寒潮來臨后更是“雪上加霜”。

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人們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我國,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我國氣象部門規定: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后,氣溫24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

寒潮應對措施

1. 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準備工作;

2. 注意添衣保暖;

3. 對熱帶作物、水產品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4. 做好防風準備工作。

大霧

在冬日的清晨,睜開雙眼,拉開窗簾,一片白茫茫。隔壁樓里的阿姨在這個清晨突然“消失不見”;清晨遛狗的大爺也突然“無影無蹤”;迎面走來打招呼的鄰居,你卻只能“視而不見”。大霧之下,人的能見度銳減,霧天人們的出行仿佛“瞎子摸象”——只能看清自己眼前近距離的景象。

什么是大霧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如果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相互黏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霧。

大霧預警分為三級,分別為黃色、橙色和紅色。

大霧黃色預警: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霧并將持續。

大霧橙色預警: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

大霧紅色預警: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

大霧應對措施

不同等級的大霧預警信號下的應對措施也是不同的,除了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做好房屋準備工作之外,針對不同程度的預警信號,要靈活應變,采取不同的措施應對大霧天氣。

大霧黃色預警

1.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單位加強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2.駕駛人員注意霧的變化,小心駕駛;

3.戶外活動注意安全。

大霧橙色預警

1.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單位加強調度指揮;

2.駕駛人員必須嚴格控制車、船的行進速度;

3.減少戶外活動。

大霧紅色預警

1.有關單位按照行業規定適時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機場暫停飛機起降,高速公路暫時封閉,輪渡暫時停航等;

2.駕駛人員根據霧天行駛規定,采取霧天預防措施,根據環境條件采取合理行駛方式,并盡快尋找安全停放區域停靠;

3.不要進行戶外活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又見災害天氣來 知識盲區說拜拜

圖文簡介

天氣,是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看天氣的“臉色”。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等氣象問題的出現,災害性天氣頻發。面對它們,我們又有哪些預防和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