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記事,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通過系繩子來記載事件,這是原始記事的一種方法。在漫長的遠古時期,人類先祖在溝通交流、生產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礙。因此“結繩記事”應運而生,成為遠古時代人類記錄事實、傳播信息的手段之一。

作為一種有效的記錄和交流信息的方式,遠古時代的人類就是通過在繩索或類似物件上打結的方法記錄數字,表達某種意思,用以傳達信息,處理事件。這種記錄形式曾經廣泛存在于世界上許多民族的史前階段,是當時人類社會所共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結繩記事,得先有繩;有了繩,還得掌握一定的結繩技能;掌握了結繩技能,還得有一定的象形為結,以形表意的能力。只有這三者都具備了,才能象形結繩,以形表意,用以記事。這是結繩記事的重要條件,也是結繩記事的衍進規律。而由于缺乏對上古時期人們使用結繩記事的直接文字記載,同時因為年代久遠,結繩易朽,原始人類用來記事的結繩實物始終沒能被保留下來。因此目前對結繩記事現象的研究多是建立在人類學理論的基礎之上,即從遠古人類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的角度來進行大致的推測。

從我國解放前一些少數民族的結繩記事情況來看,結繩記事方法在我國已有一定的發展歷史。例如,獨龍族在早期沒有文字,他們常用結繩來記事和傳遞信息。出遠門時,走一天就打一個繩結,用來記日期,親友間互相邀請,則用兩根細繩,打上相等的結子,各保存一根,過一天或走了一天,就解一個結,等全部繩結解完,雙方便會準時在相約的地點相會;普米族除了用繩結表示天數及聯系點外,還常在結繩上拴兩塊小木板,中間夾著雞毛、辣椒、木炭與骨頭,分別表示迅速、激烈、熾熱及堅硬。此外,秘魯印第安人的結繩記事也很有意思,他們用數條不同顏色的繩子,并列地系在一條主要的繩子上,依據所打結或環在繩上的位置和結、環的數目,來記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口數。據說他們還能用結繩記一些歷史傳說。

總之,結繩記事這種借助于實物進行傳播交流和記載信息的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它的出現,比之前的口語傳播有著更強的穩定性和對時空的超越性,有助于人類積累、傳播和交流新經驗、新技術,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結繩記事:真的如此簡單嗎?

圖文簡介

結繩記事,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通過系繩子來記載事件,這是原始記事的一種方法。在漫長的遠古時期,人類先祖在溝通交流、生產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