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鴻爪雪梨

  策劃:武玥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五)“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隱身大法——坦克披上隱身衣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四)“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隱身大法——隱身涂層使坦克變身“變色龍”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三)“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隱身大法——新型材料令敵方雷達視而不見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二)“樹大招風”五花八門的反坦克武器——經典反坦克武器作戰威力及效果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一)“樹大招風”五花八門的反坦克武器——典型反坦克武器的分類與原理

?

坦克防御系列專題稿件(六)

“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主動防御——“致盲導彈”的軟殺傷防御系統

  根據坦克車輛“防探測”、“防擊中”、“防摧毀”的三步走防御戰略,前序文章中所提及隱身技術即為坦克車輛防被探測到的對應措施。而就戰術隱蔽的效果而言,坦克車輛的隱身技術無疑是“釜底抽薪”的一種方法,如果在未來出現了一種可以做到100%對全頻率電磁波隱身的超級材料,那將帶來一場防御技術的全面革新。而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成熟的隱身材料和隱身涂層僅能對部分頻段的電磁波起到屏蔽作用,且隱身材料的成本高昂,目前僅能運用在造價同樣昂貴的先進戰斗機上,距離隱身材料在陸軍坦克車輛上的大規模運用還有一段距離。

  當坦克暴露在敵方視野中,即將直面來襲的反坦克武器時,坦克車輛再出奇招,通過主動回避或主動出手的方式,實現防擊中的目的。這就是如今風頭正盛的主動防御系統的基本作戰思路。主動防御系統根據其對來襲反坦克彈藥的處置方式,分為可迷惑、干擾彈藥的軟殺傷防御系統和可破壞、摧毀彈藥的硬殺傷系統。在本文中,重點介紹軟殺傷主動防御系統。

  當前的較先進的主流反坦克武器,無論是反坦克導彈還是反坦克炮,都會采用一定的瞄準方式以增加命中精度。以反坦克導彈為例,反坦克導彈迄今已發展至三代,當前各國裝備的反坦克導彈以第二代為主,少數國家也已裝備了一定規模的三代反坦克導彈。其中,第二代導彈的瞄準方式采用瞄準線半自動指令制導的方式,即導彈發射后,射手在導彈飛行中持續的用導彈所配置瞄準器照射目標,這樣就可以控制導彈向目標飛行;第三代導彈則更為先進,導彈在發射后,彈上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可一直掃描目標發出的紅外線,自動跟蹤直至命中,實現了“發射后不管”。從上文的分析中可知,反坦克彈藥要想擊中坦克,則必須通過各種方式(瞄準具、導引頭)收集目標的特征信息,以實現瞄準的目的。

大名鼎鼎的陶式導彈(TOW)家族

(圖片來自網絡)

  針對反坦克彈藥的原理,軟殺傷主動防御系統可以通過告警接收器、紅外線誘餌干擾器、激光干擾等措施,對來襲導彈進行誘騙、干擾,使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丟失目標。

  告警接收器是一種威脅檢測的裝置,在上世紀70年代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種裝置可響應紅外線連續光譜照射、激光測距儀和激光指示器的脈沖光譜輻射,同時告警器和煙幕彈發射器聯合作用,當告警器檢測到敵方的激光照射或紅外線照射時,果斷投出煙幕彈,建立煙幕屏障,從而阻斷了敵方武器的瞄準線。這一系統對第二代反坦克導彈、裝備激光測距儀的反坦克炮等武器有較好的反制作用。告警接收器在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意大利“公羊”坦克、法國AMX步兵戰車等多種裝甲車輛上均有裝備。

  紅外線誘餌干擾器是專門用于對抗半自動瞄準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的,通過特制的氙弧燈或信標燈,誘騙敵方的紅外跟蹤儀,使敵方跟蹤儀對導彈發出錯誤的制導信號,導彈因此偏離目標。

  激光干擾器則是一種針對激光制導武器的防御器材,它可以給敵人彈藥發出多個假目標信號,將反坦克彈藥引導到假目標處去,為到達較高的誘騙成功率,激光干擾器必須采用與敵方激光指示器相同的波段和脈沖頻率,而這些數據無疑是較高軍事機密,這一點限制了激光干擾器的廣泛運用。激光系統的另一種使用方法則為依靠告警設備感知敵方激光照射,經電腦解算后,反向射出功率極高且頻譜較寬的激光束,使敵軍導彈失去激光指示,并可對敵方觀瞄設備和人員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我國99式坦克裝備的激光壓制系統即為這一原理。

我國99式主戰坦克(紅圈內即為激光壓制系統)

(圖片來自網絡)

  在軟殺傷的主動防御系統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于俄羅斯“窗簾”主動防御系統。該防御系統同時裝備了激光告警接收器和紅外誘餌干擾裝置,對半主動式激光制導(如美國“標槍”導彈)和瞄準線半自動制導的彈藥(如美國“陶”式系列反坦克導彈)均能起到預警和防御的作用。“窗簾”系統的告警器可在探測到敵方激光目標指示器或激光測距機發出的激光束后,數秒內在坦克50~70 m遠處形成范圍為足以遮蔽坦克本體的的氣溶膠煙幕以屏蔽激光瞄準;而該系統的誘餌信標燈可在預期遭受導彈或制導炸彈的攻擊時開啟誘餌燈,從而使來襲導彈制導失靈。據俄羅斯公布的數據宣傳,該系統可減少“陶”式反坦克導彈的命中概率約3~5倍。

裝備“窗簾”主動對抗系統的T-90坦克

(坦克前方兩個“紅眼”即為工作狀態的“窗簾”系統)

(圖片來自網絡)

  軟殺傷主動防御系統的出現對各種原理的反坦克武器提出了挑戰,但該系統的弱點也很明顯,一方面該系統的技術難度較大,當前世界上真正裝備部隊的軟殺傷系統屈指可數;另一方面,該系統僅能對已有的某種類型的制導武器產生威脅,有點“后知后覺”;再者,該系統的功率和重量較大,限制了其在小型坦克或裝甲車輛上的應用。因此,軟殺傷系統并不適合“獨當一面”,為更好的抵御各種反坦克武器,還需與隱身技術和“硬殺傷”系統齊心協力。

  劃重點:

  軟殺傷主動防御系統可以通過告警接收器、紅外線誘餌干擾器、激光干擾等措施,對半主動式激光制導武器(如美國“標槍”導彈)和瞄準線半自動制導的彈藥(如美國“陶”式系列反坦克導彈)等能起到預警和防御的作用,但軟殺傷系統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實際作戰中需結合其他的坦克防御方式共同發揮作用。

“見招拆招”坦克防御的三板斧之主動防御——“致盲導彈”的軟殺傷防御

圖文簡介

就戰術隱蔽的效果而言,坦克車輛的隱身技術無疑是“釜底抽薪”的一種方法,如果在未來出現了一種可以做到100%對全頻率電磁波隱身的超級材料,那將帶來一場防御技術的全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