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種花家的軍事兔

  策劃:蔡琳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從第一次大戰英國在索姆河戰役中使用坦克獲得巨大戰果之后,坦克這種武器便開始了井噴式發展,被各國積極運用在戰場之上。坦克,這種特殊的陸戰武器,從誕生伊始其特殊的性能就決定了它將成為陸戰之王!從1916年出現在戰場,到今天坦克已經走過了100多年,其陸戰之王的地位沒有任何一種武器可以撼動!

  閃擊波蘭,坦克在陸軍中地位的奠定

  閃擊戰,也稱作閃電戰,是德國著名將領古德里安發明的一種軍事戰術,通過使用機動部隊,集中局部優勢火力,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突破敵方防御。在二戰時期,對一個軍事工業發達的軍事強國來說,這種戰術非常實用,可以迅速擊潰敵方正面防御,從而力爭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果實。1939年,波蘭首次嘗到了古德里安將軍發明的閃電戰,波蘭軍隊6個集團軍80萬人在德國閃電戰面前瞬間土崩瓦解。隨著坦克性能的提升,閃電戰在當時的幾個大國之間風靡,美國的喬治·巴頓將軍也學到其精髓,將這種奇襲戰術用在了德軍身上。

保存于博物館的德國二號坦克

  閃電戰有三個必要因素:快速、出奇、集中,因此只有航空兵和地面裝甲部隊配合才能實現這三個因素。德軍閃擊波蘭時,地面裝甲部隊的主角便是德國的二號坦克,它其實是德國坦克發展體系中的一個過渡型號,但生而逢時,遇上了德國軍國主義思想爆發,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于是這款原本用于過渡型號的坦克在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帶領下,碾壓波蘭和法國,差點將前蘇聯逼入絕路。

  冷戰時期坦克性能達到頂峰,鞏固陸戰之王的寶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蘇進入近乎瘋狂的軍備競賽,雙方的軍事裝備發展速度空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推動下,科技迅速發展,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大量的新技術作用到了坦克身上,坦克的性能一度達到頂峰。上個世紀出現了更多性能非常出色的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時至今日的中流砥柱。特別是前蘇聯,由于西歐地區地勢平坦,除了阿爾卑斯山脈毫無任何可抵擋裝甲部隊突襲的地形,于是前蘇聯打造了一支由數萬輛坦克裝甲車組成的鋼鐵洪流,將整個歐洲都籠罩在其烏云之下。

前蘇聯T-80坦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的坦克研制水平達到頂峰。性能最令人聞風喪膽的T-80主戰坦克,裝備有前蘇聯當時最新研制的復合裝甲,我國在從烏克蘭買回來的T-80坦克身上測試時就驚恐的發現,以當時我國現有的反坦克武器,根本無法擊穿其裝甲。隨著復合裝甲、反應裝甲、彈道傳感器、夜視系統、激光測距系統、炮口穩定系統、自動裝彈系統等等一系列新技術的出現,坦克的性能再一次得到提升,穩穩的坐著陸戰之王的寶座。

  進入21世紀之后,現代戰爭形式發生巨大變化,世界處于大和平的背景一下,坦克的更新換代進入了自發明以來的最慢時期。英國作為坦克的發明國都已經停止了坦克的研發,美國也還在用著上世紀的M1系列坦克。很多人因此提出了坦克無用論,覺得隨著戰爭形式的變化,坦克的作用將越來越小。但其實,從二戰、阿富汗戰爭,甚至是被稱為現代戰爭教科書的海灣戰爭,再到最近的敘利亞戰爭,坦克一直是地面作戰的主角。

多國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

  以空中打擊為主的海灣戰爭為例,在1991年1月17多國部隊發動空襲,雖然直到2月24日多國部隊的地面力量才參與進來,但也足以說明無論是使用再多高科技手段,現代戰爭打到最后還是在會有地面軍事行動。只要是在地面交火,坦克裝甲車就是必備武器。在未來,也許坦克的作用的確會越來越小,但是只要會有地面的較量,坦克就會是主角,陸戰之王的位置沒有任何一種武器裝備能撼動!

  劃重點:

  T-80主戰坦克是蘇聯研制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由T-64主戰坦克發展而來,自1976年開始服役,外號“飛行坦克”.T-80坦克是歷史上第一款量產以燃氣輪機為動力的主戰坦克,由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改裝的燃氣輪機體積小、功率大、起動快、重量輕、可靠性高、更換方便。作為一款世界上技術較為成熟的第三代坦克,它具有外形低矮、結構緊湊、戰斗全重比較輕、機動性較好、火炮口徑大、火控系統較先進、采購價格相對較低等特點,便于大量裝備部隊。

從波蘭到敘利亞,將近百年坦克為何能穩坐陸戰之王位置?

圖文簡介

從第一次大戰英國在索姆河戰役中使用坦克獲得巨大戰果之后,坦克這種武器便開始了井噴式發展,被各國積極運用在戰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