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天氣異常干燥,這時,很多人會泡杯熱茶,來緩解干燥帶來的不適。

相比于塑料杯、紙杯等其它材質的飲水杯,玻璃杯應該是最健康的飲水杯。玻璃杯在燒制的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飲品時,不必擔心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不易隱藏細菌和污垢。

在家居市場中,柜臺上的玻璃杯琳瑯滿目,而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在設計及制作中就有很大的差別,也使得它們的“性格”迥異。那么,你是否注意到,裝熱水的玻璃杯的杯壁要薄于裝冷飲的玻璃杯。

一般來說,熱飲杯需要經受住一百多度的溫差劇變而不炸裂,在制作過程中多采用耐熱性好的原料,如二氧化硅,從而減少了其他原料。按照質量標準規定,熱飲杯的耐熱性應不低于105℃,如玻璃杯在零下5℃,向杯內沖入100℃沸水而不會炸裂。而當玻璃杯在-10℃的條件下(如東北冬季室外),驟然沖入沸水就很容易炸裂。這不表明玻璃杯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超過了杯子的“負荷”。

玻璃作為熱的不良導體,當滾燙的開水沖進厚玻璃杯時,里層熱得膨脹起來,但外層依然是冰涼的,膨脹的里層就會把外層的玻璃擠碎。而薄玻璃杯就不一樣了,它要脹一起脹,要縮一起縮。這就是為什么實驗室里的燒杯和試管往往都用很薄的玻璃制作。聯系生活,我們日常使用的熱水壺內膽就能很好的說明這一現象。當沸水進入瓶膽時,熱水向下流,熱氣往上升,對流作用使瓶內空氣和水的溫度很快達到一致,瓶膽因為玻璃較薄,很快就受熱均勻,所以瓶膽不會炸裂。

熱飲杯為了提高耐熱溫度差,不得不制得薄一些。這就需要使用者要輕拿輕放,減少磕碰。而冷飲杯耐熱溫差為45℃,考慮到玻璃杯的機械強度,必須適當加厚杯壁使其更結實耐用。

當然,想要避免熱飲杯炸裂的現象,可以在使用時先往杯子內倒入少量熱水“預熱”一下,再倒入開水時,這樣玻璃杯的內外層不會產生太大的溫度差。當然,除了玻璃杯外,也不能用太熱的水直接澆車玻璃以及室外的玻璃窗,否則很容易引起炸裂。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開水杯為什么做得那樣薄?

圖文簡介

相比于塑料杯、紙杯等其它材質的飲水杯,玻璃杯應該是最健康的飲水杯。玻璃杯在燒制的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飲品時,不必擔心化學物質進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