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濤接受新華網的采訪,介紹空間實驗的器材研究。

?

?

新華網:空間實驗器材研究主要研究哪些問題?

?

張濤:空間實驗器材研究主要為空間科學實驗,包括生命實驗和材料實驗提供平臺。簡而言之,就是給科學家提供在空間開展科學實驗的技術裝備和手段。

任何一個實驗,無論在實驗室里做,還是在太空里做,都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手段作為支持和保障。空間科學實驗儀器有兩方面的特點,第一,要滿足科學實驗特殊的需要。第二,空間儀器本身是一種航天設備,必須要經歷比較復雜的力學環境、空間環境,因此它和地面實驗器材是不一樣的。

?

新華網:我們在空間實驗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

張濤: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飛行任務當中,我們承擔了細胞生物反應器的研制任務,這臺儀器被用于生物學家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開展細胞培養實驗。

在以往的生物實驗中,絕大多數實驗都需要把生物樣品從太空帶回來之后再對其進行研究。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本身不具備返回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備儀器研究上必須要保證該設備能自動化操作,還要實時、準確、真實反饋生物樣品在太空里變化的過程,讓科學家能夠對空間實驗過程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和把握。

此外,我們還有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當發現實驗過程跟原來設計的可能會有不同時,需要對實驗進行干預,我們可以通過在地面輸入一些數據或者指令,傳到飛船上,儀器按接收到的指令進行操作,從而保障地面科學研究人員能夠進一步判斷這個科學實驗是否按照他期望或者預期的方向變化或者發展。

?

新華網:您覺得什么樣的科普對于公眾來說是更有效的?

?

張濤:做科普應該要用公眾都能接受的方法,讓公眾親身接觸,這樣科普效果可能會更好。

科普就應該讓年輕的學生,以及對科普感興趣的人能夠直觀感受到科學,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過程當中來,這樣的科普才會有意義。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張濤:研發高度智能化的空間實驗器材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圖文簡介

空間實驗器材研究主要為空間科學實驗,包括生命實驗和材料實驗提供平臺。簡而言之,就是給科學家提供在空間開展科學實驗的技術裝備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