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星光閃耀工作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運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成熟可靠的大型運輸機,以其為開發出國產空中加油機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選擇。
近些日子以來,關于空中加油機的新聞可謂是走紅各大網絡媒體頭條,在這之中不僅有在12月6凌晨,美軍的一架F-18戰斗機與KC-130加油機在日本海岸附近的海上相撞并墜毀的事故,更有我國以運20大型運輸機為平臺發展的新一代大型空中加油機的首飛消息傳出。那什么是空中加油機?空中加油的難點又在哪里?發展這樣的飛機對空軍又有何意義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KC-130加油機給F-18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機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來執行給在空中飛行的各類飛行器(包括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等)進行空中加油任務的飛機,在這其中即有用包括轟炸機、運輸機、普通大型客機等大型空中平臺改裝而來的空中加油機,也有專門設計的空中加油機。一般來說,空中加油機的儲油設備都安裝在飛機機身內,而加油設備即有安裝在飛機機身尾部的設計,也有安裝在機翼下面吊艙內的設計(這種吊艙也一般稱之為:加油吊艙),另外根據其自身加油管路的不同設計,其加油設備一般分為軟管加油系統和硬管加油系統兩種。
KC-135加油機給F-16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其使用的是硬管加油系統,相比軟管加油系統,硬管加油系統的優勢是輸油效率高,受油機在進行對接操作時可更為簡單,但硬管加油系統的制造和研發難度也更大。
1923年8月27日,一架編號為DH─4M的空中加油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地亞哥灣上空成功為另外一架飛機進行了空中加油,從而開創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空中加油機在空中成功為另一架飛機進行加油的歷史,當然受制于當年技術條件有限,那一次的空中加油主要是從DH─4M飛機身上放下一根10米多長的軟管,并由位于受油飛機后坐的飛行員以手抓住在空中飄曳不定的軟管后,將其對接到受油飛機上的油箱才完成的。而隨著后來技術的進步,目前來說,空中加油的過程全部都是由飛行員在座艙內遙控操作甚至自動操作完成。
KA-6D艦載空中加油機給F-14艦載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
一般來說,空中加油的過程分為加受油機空中會合、對接、加油及脫離解散這4個部分,其中對接這當中最難的一關,在這個過程中,兩機飛行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要領控制好自身飛機速度以及兩機之間的距離,以免發生碰撞,且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加受油以及通話所需的按鍵開關外,受油飛機上的飛行員也不能輕易觸及其他電子開關,另外在加油階段,加油機與受油機之間的高度、速度、相對位置都必須嚴格保持不變,而當受油機加進一部分燃油后,此時受油機自身的重量就會增加,但加油機重量這時又會減輕,因此兩機在這個過程中也必須隨時調整飛機的速度和姿態,以保證順利實施加油。
正在進行空中加油的B-52戰略轟炸機。
而根據目前公開的部分媒體報道來看,此次F-18戰斗機與KC-130加油機空中相撞的事故多半是發生在對接或加油階段,當然,這也不是空中加油機與受油機之間發生的首次相撞事故,在這之前,最嚴重的一次估計要屬發生在1966年的B-52戰略轟炸機與KC-135空中加油機之間的相撞,那時一架B-52戰略轟炸機在與一架KC-135空中加油機準備進行空中加油時由于B-52戰略轟炸機自身的速度過快,加之KC-135空中加油機上的人員也并未提醒,導致這架B-52戰略轟炸機最后直接撞進了KC-135空中加油機的機身,兩架飛機隨即就在空中發生了爆炸,而更糟糕的是當時的那架B-52戰略轟炸機上還帶了4枚氫彈。
俄羅斯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正在給俄軍機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我國雖然也有該型空中加油機,但數量太少了,根本不足以滿足我國空軍當下及未來的需求。
不過雖然空中加油存在風險,但由于這項技術對各國空軍的意義巨大,因此當下各國空軍特別是各大國空軍都在不遺余力的發展自己的空中加油機。而從意義來說,在有了空中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后,一方面可以使己方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偵察機、巡邏機等軍用飛機的作戰半徑以及滯空時間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戰斗機可以增加30%-40%的作戰半徑、轟炸機可以提高25%-30%的作戰半徑、運輸機甚至則能提高1倍左右),從而擺脫在執行任務時對轉場機場的依賴,也能使得單次軍機的有效載荷(比如載彈量)得到增加(畢竟多帶彈就要少帶油,而少油就要意味著作戰半徑、滯空時間減少,但空中加油機正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另外對于一些因故障或者中彈而導致油料減少的軍機來說,空中加油機還能幫助他們順利返回己方機場/基地。故而,如果想要真正打造一支屬于自己國家的戰略空軍,空中加油機可謂是一款不得不擁有的軍用支援類機型。
國產的轟6U空中加油機正在準備給2架J-10A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其使用的是軟管加油設備,該機的不足之處就是受制于機體較小原因,其載油量相對偏少。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國產加油機翼下的加油吊艙正在準備給J-10B戰斗機加油的模型,從加油吊艙的型號上看為RDC-1。
網絡流傳的關于以運20為平臺改裝的未來國產空中加油機的想象圖,從圖上看該機不僅有軟管加油設備還有硬管加油設備。
最后,對于我國來說,目前國內空軍主力的加油機雖然有包括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8及再轟6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轟6U加油機,然而前者的數量太少,后者的載油量又太少,因此在這一情況下,是無法真正滿足我國空軍現在甚至未來的戰略需求的,因此如能在我國自產的運20這一大型運輸機平臺改裝出一款真正適合我國空軍使用的大型空中加油機,那這意義無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