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屆亞洲微重力會議在珠海舉行,會議同期舉辦的“空間科學”科普珠海行活動吸引了多位空間科學領域專家參與,他們為5000余名大、中學生進行了多場科普講座,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空間、崇尚科學的熱情。活動期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接受新華網專訪。

李瑩輝在采訪中表示,人類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會產生很多健康問題,比如心血管功能下降、骨質疏松、肌肉萎縮、免疫功能下降等,人在太空飛行身體產生的這些生理適應性變化,會導致潛在的醫學風險。2017年,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曾報道:“科學家研究發現,一批在國際空間站生活半年的航天員,免疫系統發生了令人擔憂的變化,甚至連普通的感冒都很難抵御。”針對此事,李瑩輝從專業角度進行了解讀,她指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延長,他們遭受的微重力暴露時間也會加長,同時,航天員在軌不斷受到狹小隔離空間的影響,加上工作比較緊張,任務繁多,遠離地球,多種因素綜合就會引起免疫系統的變化,導致航天員免疫功能下降。

如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工作已全面展開,并計劃于2022年前后建成載人空間站,這對航天醫學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李瑩輝強調,保障航天員的健康是載人航天的重要內容,隨著人類對太空的認識不斷拓展,航天醫學也在不斷發展,其中航天醫學實驗領域就是從航天環境對人的影響角度來開展有關研究,為人類的深空探測,如星際旅行、火星駐留等,提供技術保障。

對于科普活動,李瑩輝表示:“科學家有責任參與航天科普,激發青少年對太空的興趣,吸引年輕人投身航天事業。”為此,李瑩輝每年都會到校園,做科普講座和交流活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李瑩輝:專注航天醫學研究保障航天員健康 發揚科學家精神做好航天科普工作

圖文簡介

日前,第十二屆亞洲微重力會議在珠海舉行,會議同期舉辦的“空間科學”科普珠海行活動吸引了多位空間科學領域專家參與,他們為5000余名大、中學生進行了多場科普講座,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空間、崇尚科學的熱情。